法国皇家艺术学院(法国皇家艺术学院怎么样)

文丨法言碎纸机

编辑丨法言碎纸机

【编者按:本文为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抄袭转载】

从17世纪初黎世留开始着手整顿法国思想文化,到1715年路易十四寿终正寝的这段时期,是法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艺术与政治空前紧密结合的时期。

官方所推崇的艺术风格占主流地位,而国家对于艺术领域的干涉主要是通过一所文化机构——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来实现。

皇家绘画与雕塑

在16世纪下半叶意大利产生了第一批造型艺术学院。

瓦萨里于1562年在佛罗伦萨创办了佛罗伦萨迪诺学院,是早期最出名的一所美术学院,瓦萨里抱着用新的艺术观和文艺复兴大帅的创作方法来培养年轻艺术家的想法创立了这学院。

但由于种种现实的阻力,这所学院的首要任务由最初设定的教育和创作逐渐转向经营佩夫斯纳评论说瓦萨里例立的这一学院用一个新的行会把艺术家从原先求属的老行会中解脱出来。

而费德里戈·祖卡里于1593年11月14日在罗马创办的罗马圣卢卡学院最先强调了学院的教育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罗马圣卢卡学院的素描教学体系、理论讲座、院士作品展等都为本文的讨论对象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提供了蓝本。

此外还有波伦亚卡拉奇学院,这所学院在重视自然本身的同时有见地的对风靡一时的样式主义做出反思。

推崇博采众长的“折中主义”,同时重视人体写生,为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将人体写生作为教育系统的重中之重奠定了基础,为后来的美术学院确立了基本的教育体系框架。

这些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造型艺术学院各有所长,均为后来的美术学院做出了特殊贡献,包括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在内的整个西方美术学院体系都是建立在这些学院的基础之上。

16世纪艺术家们通过迪赛诺的概念将建筑、雕塑、绘画这三种具有共性的艺术形式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中,将之与智性相关联,并基本确立了学院“组织”“教学”这两大核心任务。

1637年摩德纳开办视觉艺术相关学院,1646年停办。1620年米兰大主教博罗梅奥以复兴宗教的目的创建学院,五年后停办。

在此期间虽然意大利境内外也出现了一种“人体学院”,但这种学院不论从组织形式还是教学内容来说,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造型艺术学院都不可同日而语。

这些 “人体学院” 主要受到卡拉奇学院影响建立,它的教学内容只包含人体写生,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院以及艺术家们为了“真实的再现自然”所进行的素描训练是由“临摹素描作品”到“石膏像写生”再到“人体写生”这样一整个循序渐进的科学流程。

此外,造型艺术学院建立之初的目的之一,将艺术与智性结合提高艺术家地位的宏愿在这一时期也步履维艰。

虽然提起17世纪我们很容易想起一批地位崇高的时代巨匠,如与王公贵族联系密切的达芬奇,被查尔斯五世封为宫廷贵族的提香,以及与教皇尤里乌斯二世讨教还价的米开朗基罗。

但需要清晰的是受到这样优待的艺术家为极少数,且这种情况局限于意大利,丢勒就曾提到自己的艺术家身份在意大利和德国受到的完全不同的待遇,大部分艺术家仍在”匠人“之列,地位与美术学院出现以前并无两样。

艺术国家化

在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影响下,法国各省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美术学院,政府也于1776年正式下达了在外省建立美术学院的指令,到1786年境内地方性学院的数量已经达到33所,这些学院统一归于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管理。

外省学院建立的初期,各个学院由于地方行会的阻挠还试图以实用性及特别的风格与皇家美术学院所推行到绝对理性原则。

以及创作技法及思想上的种种规范对抗,但后来这些地方性学院所聘请的素描教授大都来自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学院的思想很快被传播至各地;

同时各种古典雕塑、古代大师的素描作品以及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院士们的作品被带到地方作为授课过程中的教具和标准,学院的权威很快在各地树立起来。

就如同之前学院将最优秀的人才输送至罗马一样,地方政府也会筛选最优秀的学员至巴黎深造。

学成后部分学员又回到地方学院中任教,如此形成闭环。

国家及学院成功达到了他们使各地实现与巴黎统一规范下的繁荣的目的。

在国家的鼎力支持下,巴黎逐渐取代罗马成为欧洲新的艺术重心,绘画与雕塑学院培养出的人才源源不断的输送到各地,自18世纪初起学院的影响力开始跨越国界,这一时期法国境外建立起来的美术学院几乎无一不是法国绘画与雕塑学院影响的产物。

例如奥地利维也纳学院的院长曾就读于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师从著名肖像画家尼古拉斯·德·拉吉利埃。

在其管理下,维也纳学院17726年制定的学院章程与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1648年颁布的章程高度重合,许多其他制度也大多以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为蓝本。

柏林美术学院建立背景与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相似,都是作为国家文化政策的组成部分,院长约瑟夫·维尔纳曾担任路易十四的细密画画家。

柏林学院与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一样具备组织及教育双重职能,采用与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相同的等级制度,同样开设讲座,发放奖学金。

除此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建立初期将罗马圣卢卡学院视为自己楷模。

后期随着学院各种制度及规范的日趋成熟,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开始反向对罗马圣卢卡学院产生影响,甚至于1676年与圣卢卡学院进行了短暂的合并。

法国艺术家们通过这所学院与行会势力相抗衡并逐步取而代之。

将艺术与理性结合起来,使得绘画与雕塑等艺术相关行为跻身于人文艺术的行列,推动了古代艺术观向近代艺术观转变的历程。

使得艺术教育由形式化阶段真正进入到制度化阶段,但高度管控的艺术政策也有其缺陷与弊端。

法国的古典主义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官方美学,与绝对主义体制紧密相连,不管是学院的建制还是审美和创作的规范上都有很强的管制性和规训意味,但这种规训意味与艺术创作的自由意志通常是不相容的。

首先这种规训损伤的是这一时期艺术家的想象力,压抑其个性,排斥其主观。

在这样强有力的管控下,法国培养出了诸多水平中上的画匠,但并未培养出任何一位天才型的创作者。

其次,管控与革新是两股相互抵抗的力量,国家出资对艺术进行赞助的首要目的是巩固权威,需要的是一种遵命的艺术,歌颂的腔调,获取支持的代价就是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在法国的艺术观逐渐脱胎换骨为近代艺术观,艺术家主观表现的意愿进一步加强之时,与国家这种限制的兼容性变得更低。

结语

总的来说,在国家化艺术政策的鼎力支持下,学院带领法国驱逐了蔓延整个欧洲的巴洛克风格,树立起自己独树一帜的古典主义,逐渐奠定法国在欧洲文化领域领头羊的地位。

对其提出批判则是看到国家高度管制的艺术政策之下,艺术领域繁荣之后的隐忧:对于个人创造力与活力的泯灭,古典主义严谨的法度下暗含变革的因子。

参考文献

[1] 历史坐标中的法国“学院派”. 朱晓云.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8

[2] 笛卡尔理性主义与普遍法则——17世纪法兰西绘画雕塑学院的历史画教学. 崔晓蕾.美术观察,2018

[3] 笛卡尔的激情论与勒布伦的表现说——对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美学的一个细部考察. 张颖.文艺理论研究,2018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