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利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位于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校区周边治安很好,学生可以全面感受波士顿的音乐和文化。校区邻近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从学校步行即可到著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大厅。
伯克利音乐学院入学要求
本科要求
雅思:6
托福:70
硕士要求
雅思:7.5
托福:100
美藤国际教育介绍,伯克利音乐学院是美国最优秀的音乐学院之一,它是一所致力于现代流行音乐教学与研究的学院,这也是它与传统音乐学院的区别。它历史悠久、规模巨大,在它多年的历史上,造就了来自75个国家的3万多名音乐家。伯克利音乐学院拥有300多名教职员工。然而,和大规模的传统音乐院校相比,它并不富有。它的4500万美元的年度预算以及近8000万美元的捐助基金令人不屑一顾。
这是唯一一所将主要课程设置为现代音乐的音乐院校。其他音乐学院也会开设少数现代音乐课程,但是它们财力、人力配置的第一需求是放在传统音乐上的。伯克利音乐学院是第一个把爵士乐作为受尊重的学术性课题来研究的音乐学院。
伯克利音乐学院历史
“伯克利”这个名字与学院传奇般的历史有不解之缘。现任院长利·伯克的父亲劳伦斯·伯克于1996年去世,享年87岁。他是一位钢琴师,出生于条件艰苦的波士顿西区,并在那里长大。劳伦斯靠在当地舞会乐队演奏维持学业,是学校里穿着最讲究的学生。他常常在赶到学校上课时还穿着头一演奏时穿的小礼服。在大萧条的阴影中他毕业了,却发现除了音乐这个可靠的朋友和捐助者可以使他勉强维持生计外,没有他这个刚毕业的建筑工程师可做的工作。他起初在波士顿,尔后在纽约,作为钢琴师和乐曲改编在全国广播公司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演播室乐团供职。直到二战爆发,劳伦斯一直在音乐生涯中奋斗。大战中,他回到波士顿,作为一名工程师为赖特翁公司设计雷达系统。
在战争结束后,音乐的才华在他身上依然不减当年。他放弃了工程师的工作,决心当一名作曲教师。他成立了席林格学校,并称它为“一人音乐教室”。他的事业很快兴盛起来。不久,他就增添了表演课,这立刻成为所有课程中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爵士乐在那个时代受到空前欢迎,劳伦斯讲授的正是爵士乐。
专注于音乐, 专注于学习
“音乐家不一定非要挨饿。”这是劳伦斯伯克最常说的话之一。一个音乐家可以是生活在艺术虚幻世界的创造者,但是他同样需要生活技能。伯克利不仅教音乐,同时还教学生穿小礼服时不要穿棕色鞋子,在文雅的婚礼上应该用什么样的节奏演奏,如何使自己的收支平衡,以及为什么在特约表演会上和录音制作时要准时到场等。
对于那些偶然到来的观光客来说,最令他们吃惊的是学生们的刻苦勤奋。那些寻找地方色彩的旅游者发现,这里几乎没有纹前额的学生,也没有戴鼻环的,奇装异服的青年在这里可能比在哈佛还要少。在许多文科院校校园中常见的星期四至星期五的通宵聚会在这里都寻不到踪迹。吸毒和学校纪律从来不是问题。伯克利的学生,或者是因为太认真,或者是因为太穷,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他们不能白白浪费时光。
许多年轻自负的新生尤其是吉他手,常常是靠自学起家的,大概有半数以上的一年级学生在幵学时还不会读谱这是他们的一个严重缺陷。这些年轻人都需要音乐记谱、基础和弦和听音训练等一系列新生训练课程。另一方面,
摇滚乐手们坚信自己的艺术完全是诗歌、心灵和即兴创作的产物而厌恶常规强化训练。但是伯克利坚持要他们学习音乐专业基础课,即使是那些最固执的学生也最终改变了看法。
音乐天才的摇篮
伯克利音乐学院提供4年制的学士学位课程,学生前两年上基础课:和声、对位、辨音训练和音乐技术,后两年进入各专业课程学习。学院设有12个专业:古典音乐作曲、爵士音乐
作曲、现代音乐写作与制作、电影音乐录制、音乐商业管理、音乐教育、音乐制作技术与工程、音乐合成、歌曲写作、音乐疗法、演奏和专业音乐。从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必须是一个专业水平的演奏家,至少要精通一种乐器。
英文基础差的学生会被安排到一般社区学院先补习英文。学校十分惜才,对招生慎之又慎,对于有音乐天才的和与音乐无缘的考生,录取或不录取会迅速决定。但是许多有才能的学生并非全面发展,他们自认为音乐是自己的天生使命,若被拒之门外,有可能意味着一个音乐人才遭到了扼杀。因而,学院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们机会,帮他们圆梦。
伯克利音乐学院环境优美,学生生活丰富多彩。新入学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可以住校,其余的则散居于附近的民宅。学校教学设备先进,有优良的演奏厅,附近有号称世界上最大的音像制品商店Tower Recorder。伯克利音乐学院不仅是音乐天才的摇篮,也是全世界音乐家的圣地。
伯克利的学生们毕业后有极好的机遇从事音乐专业方面的职业。现在来推测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音乐在未来几十年如何发展,比1945年劳伦斯伯克改行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时更难。不管发生什么,伯克利音乐学院都将是音乐教育界的主角,这一点毫无疑问。如今许多专业乐团至少有一名伯克利毕业生。名列前茅的爵士乐歌手,像钢琴家赛勒斯·切斯纳斯特和雅基·泰拉松,他们的成功至少部分归功于在伯克利课堂上的学习和排练。由伯克利音乐学院毕业生所创立的“小伯克利”音乐学校和伯克利音乐学院保持着正式的联系,这些学校在巴黎、巴塞罗那、特拉维夫、雅典和赫尔辛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学生们和教职员工一样,对“联系”一词有着深刻的体验,因为他们在伯克利的生活远远超出了学习读谱、音乐理论和如何演奏一样乐器。他们“以乐会友”,广交同仁,建立了广泛的联系。5年、10年或20年后,音乐界的电影配乐、音乐教育、乐团演奏等领域中的许多骨干肯定会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校友。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