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出手!38家公司被勒令退市

11月1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11月16日上午9时起,南海控股将被取消上市地位。

截至11月13日,据港交所官网统计,年内被取消上市地位公司数量已达38家。

其中,仅10月26日一天,就有6家公司被港交所勒令退市。这显示,香港监管对建设高质量市场的决心日益强烈。

与此同时,港交所对多家上市公司(包含已退市公司)高管采取纪律行动。

自港交所2018年8月修订《上市规则》有关除牌条文正式生效后,优胜劣汰市场生态加速形成。按今年的退市速度,被取消上市地位的公司有望再创新高。

38家港股公司年内遭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

11月13日,港交所官网显示,11月16日上午9时起,南海控股将被取消上市地位。

10月26日,6家港股公司同日被取消上市地位,分别是天山发展、高银金融、海升果汁、新海能源、中国数码信息、中国创意数码。

这显示,香港监管对建设高质量市场的决心日益强烈,有重大违规行为或经营管理不善而造成重大投资风险的公司将不断被“淘汰出局”,优胜劣汰市场生态加速形成。

从股票走势看,这些公司基本均已跌成“仙股”,财务状况不佳,有的还资不抵债无法偿还债务。

以中国创意数码为例,该公司是一家香港创业板公司,公司股份自2022年10月3日起已停止买卖,根据《GEM规则》第9.14A条,若公司未能在今年10月2日前复牌,港交所可将该公司除牌。截至2022年9月30日,该公司收盘价为0.016港元/股,总市值仅为600万港元左右。

从今年被港交所除牌的38家港股公司看,主要有两大特征,一是均为小市值港股,财务状况不佳;二是大部分属于传统行业,如地产投资、影视娱乐、能源、消费等,缺乏实质性经营业务。

而港股公司被除牌的原因主要是:有重大失当行为未能刊发财务业绩、财务报表附有无法表示意见及否定意见,以及公众持股量不足等。

勒令除牌数量逐年递增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条例,推出“快速除牌”机制,主板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8个月(主板《上市规则》第6.01A条),GEM(香港创业板)上市公司若连续停牌超过12个月(GEM《上市规则》9.14A条),港交所有权取消公司上市地位,也可视乎个别停牌公司的具体事项和情况随时刊发除牌通知。

业内人士认为,香港监管机构对于企业是否退市的判断有较强的自主权。香港监管机构有权在认为发行人或其业务不再适合上市、缺乏足够业务运作、或可以认定已长期停牌的发行人所提交的复牌补救行动不足以恢复其上市地位等情况下,决定将该证券除牌,这是香港监管实质审核权的体现。

自2018年《上市规则》修改除牌程序生效以来,勒令除牌的数量逐年激增。港交所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别勒令除牌19家、31家、34家、47家。

“问题公司”高管频被采取纪律行动

近期,港交所还对多家港股公司的高管采取了纪律行动,资本市场生态持续优化。

11月9日,中国幸福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已除牌公司)非执行董事黄胜蓝遭到港交所采取了纪律行动,港交所发出董事不适合性声明,认为黄胜蓝不适合担任该公司或其任何附属公司的董事或高级管理阶层成员。同时他还被港交所公开谴责。

此外,近期还有中国长远控股有限公司、C-LINK SQUARED LIMITED、旷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相关高管均被采取纪律行动。

在对C-LINK SQUARED LIMITED及两名前董事采取纪律行动时,港交所表示,本个案是发行人在上市时支付大笔款项而没有适当披露的案例。

据港交所公告,该公司于上市当天及上市后不久签订服务协议。根据这些协议,该公司于上市后的一星期内向服务供应商作出3850万港元不可退还的付款,但该公司当时并没有披露该等交易及付款。

对照该公司在上市时提交的溢利及现金流量预测的备忘录,上述向服务供应商支付的费用是导致该公司的纯利和净亏损大幅偏离预测的主要原因。

港交所表示,该公司及董事接受对他们的制裁并同意和解,有助事件迅速解决。相关董事除了受到谴责,亦承诺在28天内辞任该公司/其附属公司的所有董事及高级管理层职位,及日后不会担任任何香港上市发行人的董事或高级管理层职位。

“香港监管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纪律行动较为严格,一般会先进行书面陈词,再由上市委员会进行纪律聆讯,各方需回答上市委员会提出的任何问题。不过,业界也认为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采取的纪律行动应该速度更快,提升监管效率,不然一个纪律行动能拖至几年后才刊发。”一名港股市场人士表示。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