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官网)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左)与大熊出版社社长尼克·普费弗科恩。

文 |王琛

2019年,上海音乐学院迎来建院92周年的生日;而在德国莱比锡,一家音乐出版社也正在欢度成立300周年的庆典。今年3月,作为中国最早高等音乐学府的上海音乐学院,与世界最古老的音乐出版社——德国大熊音乐出版社(Breitkopf & Härtel)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11月22日晚,以“冬日怀旧”为主题的上音-大熊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年度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的歌剧厅上演。

从签约伊始,七个多月的时间里,上海音乐学院已故老院长杨立青的作品《荒漠暮色》,大熊首位签约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沈葉的作品《小提琴协奏曲》均在国际出版;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主编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16首》(德文版)正式签约于2020年出版,全球发行;上音-大熊音乐档案人才培养机制正式建立……两者强强联手,在中国音乐创作出版与推广、音乐档案人才培养、中德音乐文化交流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全方位的合作。同时,由两者联合主办、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承办的“上音-大熊国际合作交流机制”2019年度活动,分成了三个部分,集中于11月22日、23日两天在新落成的上音歌剧院举办。

活动内容包括:“上海-莱比锡双城音乐记忆联展:手稿·文献·珍藏”展览、由大熊出版社现任社长尼克·普费弗科恩(Nick Pfefferkorn)带来的“Breitkopf & Härtel——音乐文化史300年”讲座,以及主题为“冬日怀旧”的上音-大熊国际合作交流机制2019年度音乐会。

上音与大熊此次合作,看似是新朋友的相遇,但也是老朋友的重逢,在这一系列的年度活动中,无不贯穿着这种特殊的缘分。在尼克的讲座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上音与大熊悠久的历史渊源。

1719年,出版社创始人伯恩哈德·克里斯朵弗·布莱特科普夫(Bernhard Christoph Breitkopf,1695-1777)在莱比锡大学附近收购“金熊”旅馆,这一动物标志就成为出版社的商标,并保留至今。成立之初至今,出版社探索乐谱印刷的技术,见证了整个音乐出版业的发展,历经近代德国的动荡环境,但从未停止音乐出版的脚步。巴赫、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西贝柳斯、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瓦格纳、舒曼、门德尔松……这些我们所熟知的音乐大师虽然处于不同的时代,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大熊音乐出版社的作曲家。在出版社成立近200年之后的1912年,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的萧友梅赴德留学,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莱比锡音乐院。由此开始,两者缘分的萌芽开始孕育。

如今,秉承着“音乐第一位”(first in music)的大熊出版社与以“和毅庄诚”为校训的上海音乐学院,因共同的音乐理念一拍即合。

和大熊出版社一起远道而来的,还有一批珍贵的音乐文献与手稿。11月22日、23日,它们在上音歌剧院的民乐排演厅,与上海音乐学院的馆藏乐谱一同亮相。西贝柳斯、巴赫、黄自等作曲家的手稿、贝多芬的出版合约以及亲笔签名、莫扎特乐谱的早期版本、马勒的大熊出版社求职信……一张张墨水与岁月留下斑驳痕迹的泛黄而脆弱的纸张,像是旧照片一般,记载着往日的趣事,更记录了一代又一代的音乐经典传世之作。当年用来雕刻与印刷乐谱的工具也列展其中,这些工具高度浓缩着乐谱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得以见证乐谱的传承。

音乐的对话,让上海与莱比锡这两座伟大的城市连接在一起。22日晚以“冬日怀旧”为主题的上音-大熊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年度音乐会,集中呈现了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在声乐、交响乐、室内乐以及民族器乐等方面的最高水准。声乐部分由廖昌永和德国钢琴家、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院长哈特穆特·赫尔(Hartmut Höll)共同演绎,曲目包括青主所作的中国艺术歌曲的开山之作《大江东去》、萧友梅的《问》、黄自的《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以及大熊版舒伯特《冬之旅》中的三首(亚洲首演)。器乐部分曲目包括由棱镜三重奏带来的贝多芬《第7号降B大调钢琴三重奏“大公”》、由张国勇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演绎的黄自《怀旧》(恰逢该作品90周年)、沈葉的《纪念》以及杨立青的《荒漠暮色——为中胡与交响乐队而作》。这些精心挑选的曲目,都与上海音乐学院或大熊出版社有着特别的关联。冬日怀旧,怀念的不仅是故人给我们留下的音乐,还有最初那一份对于音乐事业的初心,以及对当代和未来作曲家的热切关注。

社长尼克在讲座中还提到,他们在已故音乐家的乐谱出版中,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新意的设计,即在封面一侧环绕有“小天使”图案,寓意“守护”。大熊出版社也将携手上海音乐学院在未来合作中继续为优秀的音乐作品,特别是中国作曲家的作品保驾护航。

- THE END -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