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视觉艺术学院学生人数

溧水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区现有常住人口突破60万,近5年增长20万人,年均增长10%。

俗语说“丁财两旺”,城市人口吸引力是观察城市的深度视角。人口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而人口的流入也带动了各种生活、消费的需求,再反过来刺激城市的发展。

近年来,溧水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城市知名度实现“大跃升”。大量人口的流入,为溧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重大项目建设提供支撑

一座城市有没有吸引力,关键在于产业支撑强不强。产业可以聚人气,人气可以兴产业。

总投资135亿元的欣旺达动力电池项目是溧水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零部件领域的重大项目之一,去年3月签约落户溧水开发区,是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华南地区以外的首个大型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一期采取“租建同步”模式,创造了百亿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溧水速度,目前已实现量产。

“二期项目将新增电芯和电池系统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年底可实现试生产。”南京欣旺达新能源项目运营高级经理李劲松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员工总数有望达到1万人。

溧水是南京唯一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被誉为长三角制造业“黑马”,制造业发展量质齐升、势头强劲。

在溧水,省市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开工建设,从工地建设现场到产品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景象。位于溧水开发区的欣旺达、艾欧史密斯、我乐定制家具、布雷博汽车零部件、南京金龙等项目,位于永阳街道的万达新能源、晨光环卫车,东屏街道的冠超物流、中益工程设备等一批省市重点项目竣工或投产,为人口集聚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8月18日,南京林业大学白马校区落户溧水,将在2023年建成招生。目前,在溧水的高校已达到7所,其中浦江学院累计集聚师生11666人;二师院累计集聚11670名师生;南京城市职业学院累计集聚5952名学生;南京视觉艺术学院累计集聚4460名学生;已签约的南京艺术学院将在3年后建成招生。

“我们还通过组织企业进高校招聘、加大劳务合作力度、举办各类人才活动,引来了大量人口。”溧水区人社局副局长芮明翠介绍,溧水高规格成立领导小组,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担任总指挥和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17家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开发区和各镇(街)均成立具体实施人口集聚工程的机构。

暖心服务让人才留下来

“留在溧水发展是因为溧水对于人才的重视,尤其在引进外地人才上,我先后拿到了人才购房补贴和学费补助,现在年收入超过40万元。”施小青是一名大学毕业生,2012年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溧水工作。

溧水需要人才,人才也在感受溧水。和施小青一样,越来越多的人才在溧水找到了事业的支撑,找到了“家”的感觉。

溧水区人社局人才中心主任芦国荣介绍,溧水全面落实省市优惠政策,组织高校大学毕业生申报租房补贴,自政策实施以来,发放租房补贴1342.86万元;为1703人发放面试补贴170.3万元;兑现青年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学费补助,2016年以来,对符合条件的青年大学生30人共兑现补助67.05万元。

同时,溧水出台《溧水区人才安居办法》《溧水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办法》、《溧水区海外人才创业园创新创业政策》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解决人才在资金、生活配套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并深入高校开展广泛宣讲。四年多来,为388名人才解决子女入学问题,为54名人才安排免费体检,共计发放租房补贴919万元、购房补贴1074万元。

溧水区房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京市人才安居办法规定A、B、C类等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购房补贴,溧水在市级政策的基础上将D、E、F类人才也纳入购房补贴范围。

在限购政策的限制下,很多外来人才没有购房资格,溧水为了让人才能在溧水安居乐业,在市级政策的基础上将人才学历扩至大专。截至目前,溧水区人才通过购房服务成功购房的有371人,仅次于江宁和江北新区。

“溧水开发区拿出地段最好的地块来建设人才安居工程,为园区产业人才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溧水经济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幸福寓”主要服务辖区内创业、就业的各类人才,入住可提交相关申请资料,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市相关人才安居政策。

近年来,溧水加快人才公寓建设。幸庄人才公寓一期可出租公寓229套,开汇智产业园人才公寓一期正在装修,预计明年开业运营。

补齐短板提升公共服务

高楼鳞次栉比,道路四通八达,商场随处可见……走在溧水城区,目之所及皆是现代化都市风景,在溧水“安居乐业”,正随着这座新城的发展崛起,逐渐成为美好现实。

家住永阳街道的市民王萌说,“以前想找个能逛的商场不容易,现在随便一个综合体就能待一天,吃喝玩乐什么都有。”

“这些年溧水交通变化真的大,从‘手无寸铁’,到现在的‘高铁时代’,一步步走向‘大交通’时代。”老家溧阳的陈女士是溧水“新市民”,在溧水工作许多年,“我每个周末回老家,只需花24块钱15分钟就可以搭乘高铁到家。”

自助挂号、缴费,手机下单上门服务,远程医疗会诊……近年来,溧水开启医疗服务新模式,让患者轻松就医。

“现在在医院,从挂号到缴费,只用一两分钟即可完成,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市民张千说,“这些年,溧水医疗不断升级,为市民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以前很早赶来排队挂号,既费神又费事,现在用手机在家就能挂号,根据提醒来到医院可直接就诊看病,确实方便多了!”

如何把教育搞好,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优化学校布局、加大教育供给、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育质量……近年来,溧水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之路,让教育成为一张真正惠及百姓的、具有溧水特色的新名片。

整合省溧中初中部和第二初中,组建“省溧中附属初中”;探索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办学改革,组建东庐中学小学部,放大品牌效应;将中山东路小学作为实验小学中山东路校区,实行崇文路校区、中山东路校区一校两区一体化办学模式,扩大区内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和影响;发挥南京主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全区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引进金陵中学、 游府西街小学……溧水名校+新校、强校+弱校等合作形式,推动校际间优质课程、教师资源和管理模式共享,助力广大学子在家门口圆“名校梦”。

溧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力资源对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溧水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完善交通、生活、娱乐等配套设施;不断创新突破,研究人口落户政策,打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城市,力争十四五期间再引入40万人口,使溧水人口跻身百万行列。

本报记者 朱 泉

来源 | 南京观察、交汇点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