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是学术研究与学术交流的重要桥梁,也是科研成果的重要体现。近日,电子科技大学多个教授团队在不同领域的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
电子学院唐鹤教授团队在集成电路领域顶级期刊JSSC发表论文3月6日,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唐鹤教授团队在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JSSC)上发表了题为\"A Second-Order Noise-Shaping SAR ADC With Passive Integrator and Tri-Level Voting\"的研究论文。庄浩宇老师为论文第一作者,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为第一单位,合作方为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孙楠教授。
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是集成电路领域顶级期刊,自1966年创刊以来,大陆地区学者共在该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电子科技大学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论文8篇。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低功耗noise shaping SAR ADC。它避免采用高能耗的运算放大器进行余差积分,转而采用无源开关和电容进行余差积分,并且通过动态比较器中的晶体管比例实现放大倍数。整个结构既简单又可靠。由于噪声传输函数由元件比例所确定,它对工艺、电压、温度(PVT)的变化不敏感。
材料学院牛晓滨教授团队在能源领域顶级期刊Nano Energy发表论文2月25日,材料与能源学院牛晓滨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no Energy(《纳米能源》)上发表了题目为:\"Low-temperature processed yttrium-doped SrSnO3 perovskite electron transport layer for planar heterojunc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high efficiency\"的研究论文(DOI: org/10.1016/j.nanoen.2019.01.059)。牛晓滨教授带领的博士生郭恒和博士后陈海元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材料与能源学院为第一作者及第一通讯单位,合作研究单位为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和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Nano Energy(《纳米能源》)是能源领域顶级期刊杂志之一,收录了能源材料研究领域最前沿的优秀论文,2018年影响因子为13.12。
牛晓滨教授团队主要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涵盖了物理、化学以及光电子器件等方向,开发新的可控薄膜及纳米结构生长技术以及新概念光电、能源功能器件是团队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牛晓滨教授团队发表了多篇高水平SCI学术论文。
材料学院吴孟强教授团队在电化学领域顶级期刊ACS Energy Letters发表论文2月20日,材料与能源学院吴孟强教授领衔的先进电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在国际著名期刊ACS Energy Letters上发表题为: \"Efficient Trapping and Catalytic Conversion of Polysulfides by VS4 Nanosites for Li-S Batteries\" (DOI: 10.1021/acsenergylett.9b00076)的研究论文。先进电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博士生王思哲和材料学院陈海元博士后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先进电能源技术研究中心廖家轩研究员、吴孟强教授以及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院士为联合通讯作者,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为第一作者以及第一通讯单位,合作研究单位为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ACS Energy Letters是新晋电化学科学领域顶级期刊杂志之一,收录了该领域最前沿的优秀论文,首个影响因子为12.277。
吴孟强教授团队致力于能源转换与存储领域交叉性科学研究,主要包括高性能锂离子、钠离子、钾离子二次电池,高性能超级电容器及电容电池,高比能锂/氧族电池及全固态电池,多功能石墨烯、气凝胶和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关注\"成电招生\"头条号,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电子科技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官网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