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新型设计理念伴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渐融入到学校建筑的设计工作当中。当今建筑设计与绿色理念的融合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世界能源危机,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加强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提高学校综合教学楼的整体设计水平。
2、绿色简述设计的概述
2.1 基本内涵
绿色建筑设计必定将在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进程中占据一席之地,绿色建筑又称为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进行绿色建筑设计的前提便是遵循自然生态的客观发展规律、不对环境造成破坏、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其融合了建筑、人文、自然等诸多因素,改善了传统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现象,提高了建筑自身的健康安全以及宜居的特性,是一种最小程度影响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可循环、可再生的全生命周期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并不是仅指建筑环境中存在的绿化面积,它更是一种建筑理念,代指在符合人类自身生存要求且不影响建筑周边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并以最小的资源及能源代价建造的生态节能的回归自然的建筑。其采用的是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及其周边环境进行了最科学合理的安排,使建筑与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有机组合体。
2.2 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2.2.1 系统协同性原则
外界环境与绿色建筑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特征与功能的系统,该系统的各组成元素需要相互协作、联合才能够最终达到最优越、高效的运营效果;绿色建筑是一项跨越多层次范畴、多学科领域交叉、软硬科学共同支撑、涉及众多相关主体的在建筑全生命周期运行的系统性工程。
2.2.2 地域性原则
建筑所在地域的人文状况、天气气候以及地质资源等都是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及时调查分析以及充分利用的地理优势,以便于进一步规划相关建设以及运行方略,结合不同地域特质制定最贴合地域特性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采取最合适的技术。
2.2.3 高效性原则
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时,如何更加高效地提升建筑整体的生命周期并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至今仍是一项重要问题,最小程度地降低建筑建造对周边环境的不必要损耗。
2.2.4 自然性原则
加强建筑设计、建设以及使用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保护,最大程度维持其原始生态水平,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干扰,保证地质本身的结构特性不被破坏;加强对受损生态环境的修护以及抢救措施,对已造成的破坏采取尽量补救的办法,并在建筑室内建设时增加一定量的绿色元素。
2.2.5 健康性原则
对建筑室内的环境把控以及室外环境的营造举措都是绿色建筑设计环节中不可忽略的重点,设计宗旨便是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有助于居住者的身心健康。
2.3 绿色建筑特点及其设计要求
在国家日渐重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下,绿色建筑应运而生。绿色建筑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令人侧目的建设价值,有效缓解了现阶段社会资源紧缺的一系列问题,有必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谈及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布置理念,其主要特点及设计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节地性
在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中,节地性是一项必不可少的考虑因素,并且在绿色建筑的后续使用中展现出相应的价值。要求绿色建筑具备接地特性,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减少建筑工程的土地资源占用量,促使绿色建筑在同类建筑中表现出其独特优势,也满足国家土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需求,以应对目前国家可使用土地资源不断缩减的状况。此外,节地性还能够体现出绿色建筑在不同环境中因地制宜的优势,能够在保证建筑本身功能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周边环境以及地形特点做出最优设计,增加绿色建筑在建筑布局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确切保障国家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合理利用。
2.3.2 环保性
结合绿色建筑后续应用阶段的使用效果,其环保性也是设计环节中需要重点落实的特性,因此,建筑设计等前期工作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筑工程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如何尽可能避免破坏周边生态环境也是设计工作中需重点提及并且应在工程实施阶段重点落实的,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同时做到不破坏,维持互利共赢的持续发展状态,应全面有序地落实开展相关设计中的环境保护标准,尽可能搜集周边环境的详细资料,便于协调控制后续建设布置,促进整体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进一步打造更加舒适宜居的建筑环境夯实基础。
2.3.3 节能性
能源的合理节约也是体现建筑自身运用效果的一项重要表现,并且资源的合理节约利用目前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建筑能耗也随之迅速增加,为社会资源带来了极大负担,其中资源浪费问题尤为严重,因此建筑的节能性在设计环节是需要重点考虑的。节能型绿色建筑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需详细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高能耗的所有环节及设计缺陷,并通过不断的演算及改进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化整体资源利用水平,并且在此基础上不能影响建筑本身的实用性。
3、学校综合教学楼绿色建筑设计
3.1 做好建筑整体设计
3.1.1 建筑形体设计
建筑外形的节能设计需要结合建筑周边环境及光照情况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尤其建筑的整体外形体系需要重点规划。通常状况下,信息技术一向是绿色建筑外形设计环节经常采用的技术手段,结合工程周边环境信息进行数字化模型构筑,经过一系列精密计算后得出最合理的外形数据。同时BIM还能提供外形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建筑的节能属性,同时还能通过相关计算降低建筑整体的外形系数,通过此方法较少建筑的表面积,进一步降低能耗。并尽量结合数据调整建筑外形的规则状况,避免出现外形凹凸现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绿色建筑的形体设计标准。
3.1.2 朝向规划
朝向规划在建筑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降低资源能耗,建筑的合理采光、建筑的整体形态以及容积率等都需要进行进一步规划,以结合建筑周边环境合理安排建筑朝向。绿色建筑的朝向规划可以有效借助自然资源,如自然光以及自然风等,降低建筑对照明设备以及空调等的使用频率,从而做到节能减排。只有结合自然环境做出最合理的综合朝向设计,才能从建设最初实现节能目的。
3.2 做好建筑细部设计
3.2.1 合理构建隔热保温层
如何在绿色建筑设计工作中保证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绿化效果一直是一项重要问题,对于节能方面的质量把控一直是从能源消耗角度出发,在建筑外部构筑效果完备的隔热保温层就是其中一种有效方法,其可以明显降低建筑内部的热量散失,保持建筑的恒温状态,用以满足绿色建筑在设计方面的基本要求。保温隔热层的设计应重点着手于外墙结构及屋顶结构两方面,并挑选最合适的隔热材料进行搭构,以保证实现绿色建筑最佳的保温隔热效果,减少各环节中漏洞的出现。与此同时,保温隔热层的构建还应结合建筑其他需求同步进行,比如保温隔热层可以与防渗漏系统一起构建,提升建筑的整体使用效果。
3.2.2 营造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顾名思义是指在建筑顶种植绿化、配置小品形成的景观绿地,从而实现降温隔热、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同时,促进了建筑的节能环保,经研究发现屋顶花园上的植被及其土壤可以起到保温作用,调节温差2℃~3℃,同时,屋顶花园的植被与土壤还可以吸收雨水、保护屋面防水层,增加屋面的防水能力,如图1所示。通过屋顶花园上植物的配置净化空气、降低噪音、保护屋顶并调节室内气温,符合绿色建筑设计的思潮。
图1屋顶花园设计图
3.2.3 加强建筑的通风与采风
想要有效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就要重视建筑的采光与通风设计,这项内容非常重要。首先在通风设计上,仔细考虑自然风的利用效率,这不但有效降低机械通风导致的能源浪费,也能人们享受到更舒适凉爽的自然风。其次在采光设计上,平衡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必须有效降低人工照明的使用频率,让自然光的利用率得以提高,使用这种采光策略有效改善了采光的设计。
3.3 注重旧建筑材料与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旧建筑材料的可再生利用是一项可有效节约社会资源,减少工程资金投入的办法。许多旧建筑拆卸下来的材料本身并无质量问题,仍可投入建造,为了减少资源浪费,旧建筑材料经过一系列加工处理之后仍可投入新建筑的建造。同时还可以减少工程废物的产生量,保护周边环境。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做法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绿色建筑的设计价值以及建造意义,其增加了可再生材料的利用率,减少了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带来的资源浪费,降低了资源消耗的同时也减轻了资源开采对生态系统带来的负担,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4、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绿色建筑的节地性、环保性、节能性以及设计工作中对于废旧材料、可再生材料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对建筑的形体、朝向设计以及房顶、墙体等细部设计进行了研究。21世纪高等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给校园的规划以及教学楼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在进行综合教学楼建筑设计时,要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设计原则做好设计工作,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整体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