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音乐系事件09(枣庄学院音乐学院)

今天是第36个教师节

今年也是新疆启动实施“特岗计划”的第15年

15年来,新疆通过中央“特岗计划”共招聘教师近10万名

其中七成以上在乡镇及以下学校任教

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教师前赴后继

化作春泥与烛火

用知识和热血点燃了乡村孩子的希望

今天

我们分享三位在新疆扎根的特岗教师的故事

听听他们的深情独白

 

山东青年赵庆雷:

乘着歌声的翅膀 10年甘为音乐引路人

今年34岁的赵庆雷,来自山东济宁市,是塔城地区沙湾县安集海镇中心学校的一名音乐老师。2010年,他从山东枣庄学院音乐系音乐学专业(现山东枣庄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毕业,因为一部关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的宣传短片,当时的他毅然决然报考了新疆特岗教师。

赵庆雷和学生们一起合奏。(资料图片)

三年服务期很快度过,赵庆雷选择留任新疆。10年间,他的生活也基本围绕在安集海镇中心学校。备课、教唱曲目、乐理知识学习、中西方音乐名曲欣赏、音乐家故事讲解……兴趣小组课上,他还会手把手教学生吉他、键盘、长笛等乐器。2013年,赵庆雷通过乡村学校少年宫,创建起一支学生电声乐队,截至目前,共培训乐队成员超过80名,为乐队创作了多首歌曲,县里举办的多个文艺舞台都能看到学生乐队的身影。

赵庆雷指导学生练习曲谱。(资料图片)

赵庆雷和学生乐队合影。(资料图片)

“当学生学会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甚至创作音乐时,他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知以及情感的体会会更深邃。音乐会让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生活,让他们勇于追梦。”赵庆雷说。

 

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看着孩子们茁壮成长,有的学生考上理想中的大学,赵庆雷很欣慰,他说:“10年,我坚持在新疆当老师,最主要的动力来源于学生,今后,我会一直从事音乐教育事业,让孩子们的生活永远充满音乐,充满阳光。”

 

茹克艳木·阿不力米提:

毕业回乡当幼师 “和孩子们在一起很幸福”

 

25岁的茹克艳木·阿不力米提是柯坪县盖孜力克镇阳光幼儿园一名老师,2017年毕业于新疆职业大学,今年是她成为特岗教师的第三年。

茹克艳木·阿不力米提与她的学生们。(资料图片)

茹克艳木·阿不力米提说,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她很幸福。

《我的生日》是最让茹克艳木印象深刻的一堂课,课堂上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着自己的生日,充满了欢声笑语。“那堂课正好是我生日的前两天,我没想到孩子们会记住我的生日,生日当天早上,孩子们从家里给我带了自己采的花,鸡蛋、酸奶、零食,看到他们小手里捧着的东西,我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特别感动,那是我度过的最幸福的一次生日。”

 

茹克艳木·阿不力米提和学生们的“全家福”‍。(资料图片)

今年,茹克艳木带的第一批学生都已进入小学学习,而她又迎接了新一批学生。茹克艳木说:“当老师的这三年里,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很满足。今后,我选择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发光发热,希望孩子们能走出去,学好知识,用知识改变命运,将来做一个对国家、对家乡有用的人才。”

 

乡村教师赵玉花:

“让更多农村孩子实现梦想”

 

赵玉花是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阿瓦提乡中心学校小学教务主任、数学教师,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她参加自治区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成为人民教师。

 赵玉花(右)和学生交流学习。

 

还记得第一次到学校:一辆破旧的面包车,从市区接上分配来的特岗教师直奔学校,行驶了好长时间,同行的教师问校长:什么时候能到?校长回答:“快了,快了,快到了……”说完,又走了好一阵子。

 

那时的学校,包括教室、宿舍和食堂只是几排平房,看到学校的环境,赵玉花有些后悔。但是第二天,当孩子们出现在宿舍门外,探着脑袋,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好奇和期待地看着她的时候,她心里那根弦被拨动了,带着年轻人的固执和拼劲,她选择坚守在农村,这一待便是9年。

开学第一堂课,赵玉花给学生们教“七步洗手法”。  

9年来,赵玉花送走了四届小学毕业生,一些优秀毕业生考上了内初班。而如今,阿瓦提乡中心学校已建起两栋漂亮的教学楼,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美术室、电子琴室、陶艺室、科学实验室、心理咨询室等各色功能室,学校特岗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赵玉花说:“我出生在青海省一个偏僻的农村,从小家庭生活贫困,靠勤奋考上大学,走出农村,长了见识,拥有美好人生。所以,我愿意扎根农村,立德树人,让更多农村孩子实现梦想。”

教师的力量,不仅是知识的传授

更是关于“远方”的指引

15年里

近十万名特岗教师扎根新疆,奉献青春

感谢你们付出最好的时光

在三尺讲台“魏巍屹立”

只为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祝全疆所有特岗教师

教师节日快乐!

文/记者 阿依夏木古丽·阿布拉 通讯员 汪莹 祖丽胡玛尔·艾尔肯 袁海军

图/通讯员 袁海军 部分由当事人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