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一年能挣几十万吗(设计师一年能挣几十万吗工资)

在资本市场的驱动下,很多设计院出现了的令人遗憾、无奈的变化,这种变化在短期内可能持续存在,很难从根本上发生改观。

当资本拐点来临时,部分设计院已经面临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压力,需要调整转型、寻求变革。

设计行业为什么会这样呢?未来的发展又会如何呢?笔者从几方面进行分析,与大家简要分享。

设计行业发展周期

每个行业的全生命发展周期都会经历四个发展阶段: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那设计行业现在是属于哪个阶段呢?

谈行业遇到的现状,不免要先回顾一下过去。

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城镇化率是密切相关的。2005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2.99%,2022年已经到65.22%。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为80%,如果按照现在每年1%的城镇化率增幅来看,还有18年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从设计的营业收入来看,近15年的时间,总体营业收入规模扩大了20多倍。2003年房地产投资额为1.01万亿元,2021年的房地产投资额为14.76万亿元,投资总额增长近15倍,2022年有所回落,下降了10%。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为了匹配这种发展速度,需要大量的建筑行业从业人员, 从建筑、土木类专业的扩招培养,以及从业人员的数据增长就可见一斑。

2021年,全国设计人员数量是2005年的4.5倍。从人员数量的增幅和建筑规模的增幅对比来看,不难看出为什么设计院的设计师们经常需要加班加点。

2017年~2021年间,从业人数在2020年下降了5%后,2021年又继续增长,这4年间又增长了12.7%。

那设计师的收入如何呢?上市的设计公司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从公开的财务报表资料里大致看到人均设计收入水平和人均薪酬的参考标准。

不同的设计院平均收薪酬差别还是不小的,最大差别甚至有两倍之多。

从绝对数值上来看,设计人员的平均薪酬不算低,但在当前设计院的薪酬结构下,设计院人的基本薪酬普遍较低,大多数的组成是绩效奖金,所以一旦没有业务收入,绩效将会受到巨大影响,不少设计师的整体薪酬也会“水降船低”。

从长远角度来看,建筑行业是一个古老的行业,设计行业也算是“常青树”行业。但短期看,根据以上各方面数据和我们从业者的切身体会,近15年,明显感觉到设计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轮回”。

设计发展中的一些问题

行业快速发展中,设计费打折、图纸免费修改、增值服务越来越多等这些问题尚且没有那么突出,毕竟大家的薪酬在持续增长。

但一旦出现类似房地产公司“爆雷”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设计收入急剧下降的情况,这些问题就被不断放大,粗犷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也会显露无疑。

随着行业的发展,正在有越来越多的问题被暴露出来:

1. 很多设计师已经无法从设计作品中获得满足,失去了对建成后作品的归属感。

2. 低价竞争、零距离服务和频繁的设计变更,使得不少设计院的氛围变得让人无奈。

3. 很多设计师在这种环境下更像是“螺丝钉”,为了满足甲方和设计效率,失去创新热情,渐渐迷失。

这不是每个设计师都能承受得了的压力,在收入无法保证的情况下,尤其是结构设计师,背负着结构安全的重大责任,压力会更大。

设计行业为什么会这样?

1. 建筑行业中设计的话语权较弱,现在行业又面临着设计收费低价竞争和设计周期的无限压缩。设计本来是需要不断推敲比选的过程,但现在只能满足最基础的设计质量,设计创新已经没有精力去考虑。

2. 设计同质化比较严重,一味追求速度,缺乏特色和差异化。

3. 不少设计企业在中小型、低端项目中竞争激烈,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旦行业转向就面临生存问题,更不用说设计师了。

4. 非正常的发展速度带来了人员的无序增长,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建筑设计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规模较大的系统工程,没有科学的对待态度,最终导致一个“常青树”行业变成了“万人劝退”的行业。

设计师怎么应对?

建筑行业的发展周期是不可避免的,从业者需要在短期内适应行业的变化,同时在长期内寻找新的机会。

目前,城镇化和人口增长的趋势已经决定了建筑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粗放的工作方式,只会错失未来的机会。

因此,建筑设计行业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实现分化、裂变、整合和优胜劣汰。设计师也要回归设计的本质,用技术创新和反复推敲来打造每一个优秀的项目,而不是仅仅依靠精细管理。

未来的机会更多是在于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新型施工技术、智能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其中,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等也是有着政策的大力支持。

这些领域都需要设计师有更高的集成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未来的设计人是月入1800还是年入40万,差距可能就在这里了。

1. 装配式建筑按照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装配式混凝土、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目前,装配式混凝土在我国的应用最为广泛,它具有“工厂预制+现场少现浇+缩短工期”的优势,但是也存在成本较高、设计标准化程度低的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预制构件的成本效益。

从国际上的发展经验来看,装配式混凝土在寒冷地区的应用比例较高,在温暖地区,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比例较高。

我国的钢结构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轻型钢结构房屋、钢结构住宅、模块化房屋以及相关的专业设计技术等都是有潜力的方向,值得设计师去探索。

2. 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是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两种建筑模式,它们共同为实现低碳、节能、环保的建筑目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装配式建筑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的方式,可以大幅降低建筑过程中的能耗、废弃物,从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同时,装配式建筑也更有利于绿色建材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这些产品都有助于提高建筑的节能性能和舒适度,是未来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技术领域。

3.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越来越少的人愿意从事这种又危险又辛苦的工作,工地上传统的施工方式肯定会被淘汰,装配式的钢、铝模板、施工机器人等新技术肯定会越来越多,施工更加安全,质量更有保证。

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

未来的建筑行业也将会是一个高科技、高智能、高品质的行业,需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专业技能的人才来参与和推动。

4.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支撑,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也会更加成熟和完善,为装配式建筑的高效、低耗、高质提供有力的保障。

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为例,数字化技术在其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各个环节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实现了信息的对接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程的精度和安全性,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和周期,形成装配式建筑的竞争力。

小结

建筑设计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周期轮回,从粗犷发展到追求技术创新、重视市场需求,再到回归建筑本质,未来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深水区,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建筑产品本身要具有市场价值,同时也要体现建筑的创新。技术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服务于建筑的功能、美学和社会意义。

建筑创新要成为“常青树”,就要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与时代和环境相适应,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我国幅员辽阔,行业不仅要满足国内的城镇化进程,还可以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不断开拓、聚焦创新领域,建筑设计行业依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