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报”原创高品质科普文|每天更新心理学专业知识
“爱情三因论”解释什么是爱情耶鲁大学的著名心理学家Robert Sternberg在1985年提出了著名的“爱情三因论”,他认为爱情由三个因素组成[1]:
亲密关系;激情;责任。什么是爱情?图源:网络。
Robert Sternberg指出:
“亲密关系”是指:亲密、彼此依恋、心意相通、有情感寄托的感觉;
“激情”是指:为爱人制造浪漫、爱人具有身体吸引力、恋爱双方保持性关系并且在爱情中产生情感冲动的现象,激情与生理唤醒或情绪刺激有关;
“责任”与“亲密关系”和“激情”不同,“责任”是有意识的决定并彼此坚持,也可以理解为承诺。责任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短期责任是指爱上一个人的决定;长期责任是指维系爱的关系的承诺。
爱情的7种类型Robert Sternberg认为,爱情的类型取决于爱情三个要素的不同组合。爱在不同阶段也有可能属于不同的类型,随着恋情的发展,上述的三个要素组成爱情的比例也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例如,在爱情初期,有可能“激情”的成分多一些,“责任”较弱,但随着亲密关系的加强和依恋的产生,“责任”会随着时间而加强,但“激情”会减弱。
于是,根据三要素的占比不同,Robert Sternberg将爱情分成了7种类型:
真爱:完美式爱情(Consummate love)这种相当于“灵魂伴侣”式的真爱同时具备了完整的爱情三要素,且强度较强。
完美式爱情是真爱。
Robert Sternberg在调查中发现,拥有完美式爱情的伴侣在陷入爱河的15年或更久之后也会保持着很好的爱情关系[1]。所以,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Robert Sternberg强调,维系一个完美式爱情很困难,因为要同时将爱情三要素转化为行动是不容易的。
友伴式爱情(Companionate love)“老夫老妻”式的爱情。
这种爱情类型里有亲密和责任,但没有激情。这种情感比友情更强烈,因为拥有长期的责任感和承诺。这种类型的爱情通常在“老夫老妻”中可以见到,爱在但激情不在。这样的爱情类型被认为是一种亲人般的爱情,将爱人当作是家庭成员。
浪漫式爱情(Romantic love)“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式的爱情。
这种爱情类型里有激情和亲密,但缺少承诺和责任。这样的爱情浪漫但不负责任,沉浸在这种感情的人可能会有“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感觉。
迷恋式爱情(Infatuated love)有心无行动的感情都属于迷恋式爱情。
这样的爱情里主要是激情,没有亲密和承诺。也就是说,仅仅有情感上的喜欢,但并没有行动上表现。所以,初恋、暗恋、崇拜、暧昧,有心无行动的感情都属于迷恋式爱情。浪漫关系通常以迷恋式爱情开始,并随着时间和亲密的发展成为上述的浪漫式爱情。但如果没有亲密和责任的发展,迷恋式爱情通常就会中断。
愚蠢式爱情(Fatuous love)“一见钟情”就属于愚蠢式爱情。
“一见钟情”就属于愚蠢式爱情。这种爱情里有激情与承诺,但没有亲密。很多闪婚闪恋的情侣,有激情也愿意承担责任,但并没有相处的亲密感。
喜欢式爱情(Liking/friendship)君子之交的淡泊感情。
类似于友情,主要是亲密,但没有激情和承诺。这样的感情其实更多是存在于朋友之间,但据调查显示,也有情侣和夫妻是维持在这种君子之交的淡泊感情里[2]。
空洞式爱情(Empty love)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这种爱情只有承诺,没有亲密与激情。常见于非自愿的包办婚姻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能使夫妻双方以空洞式爱情开始相处,但这并不意味着是感情关系的终点,空洞式爱情可能在相处中会转变为其他感情[2]。
讨论:您认可对爱情进行这样的分类吗?Robert Sternberg关于爱情的这7种分类方式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更有该理论的追随者专门做了广泛的心理学调查验证了“爱情三因论”及对爱情分类的普适性[2]。
但爱情,作为一种人类最基本,最私密的真挚感情,其定义和分类因人而异。所以,您认可Robert Sternberg对于爱情的这7种分类方式吗?如果认可,您的爱情又属于哪一类呢?欢迎讨论!
参考文献:
[1] Sternberg, Robert J. Construct validation of a triangular love scale.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7, 27 (3): 313–335.
[2] Acker, M.; Davis, M. Intimacy, passion, and commitment in adult romantic relationships: a test of the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992, 9 (1): 21–50.
原创作者 | 吉夕心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首席编辑)
审稿 | 心上田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审稿人)
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 | 一批有志于为传播科学知识做出贡献的基础科研工作者
期待您的关注!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欢迎您的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