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华英成秀。
文 | 关成华
曾经有一段时间,北京大学校友会给了我一个常务理事的头衔。我2010年离开党政管理岗位后,校友会在重庆开过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会,在那次会议上,既没有征求我的意见,也没有知会一声,就悄悄地把我“拿下了”。赐我常务理事期间,校友会联系我还是挺多的。最隆重的事情是邀请我作为校友代表出席了研究生毕业典礼并致了个辞。
当时,我就想反正过段时间学校也不会再请我了,就去讲了一下,效果还不错。但做常务理事期间,我记忆深刻并自认为作用发挥得还行的却是一次在理事会会议上的发言。在那个发言中,我谈到北大校友会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在校生身上。学生从入校那一刻就成为校友,而不是毕业离校时。要让大学生在校期间感到关爱和温暖,有家的感觉,毕业后才会想着报答母校。不能等毕业生在社会上发了财、当了官、有了名气才去亲近......
正值毕业季,勾起了一些回忆,扯远了。还是来看看美国的大学校友工作吧。
在分析过影响校友回馈母校的各方面因素后,我们可以更系统地了解大学如何加强校友工作,以鼓励校友捐赠。校友捐赠从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大学拓展校友关系的工作成果,其核心是情感建设。学校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校友服务工作,塑造校友对于母校的信任感、归属感、认同感以及忠诚度。在此基础上,激发校友捐赠行为,并力求保持校友捐赠的长盛不衰、欣欣向荣。
在校友工作方面,美国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的成就更为突出。鉴于校友捐赠对学校募款工作的重要性,私立大学历来十分重视校友工作。而在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支持锐减的时期,公立大学也迎头赶上,将校友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美国大学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源,用以巩固和拓展与校友的互惠共赢关系,推动两者之间建立忠诚、信任的密切联系。
校友工作难以一蹴而就,必须细水长流,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如果认为校友工作仅仅是针对毕业离校的校友的营销和募款活动,这种观点就有失偏颇。校友与学校的情感纽带实际上在学生刚入校时便开始建立,校友对母校的信任也从这个时候就开始形成。因此,从新生入校伊始,“前期”校友工作便已展开。
学校的市场营销及学生服务部门将学生工作视为一个完整连贯的流程。在这个流程的不同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呈递进式发展,从潜在申请者发展为正式申请者,再到录取生、注册生和在校生,最终毕业成为校友。每一个阶段的学生工作都有各自的重点,随着学生的不断成长,学生工作也在不断延展。
▲不同阶段学生与学校的关系图
从这个角度看,在校生工作可以被看作是校友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校友工作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学校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学习生活体验及各种服务,使学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珍惜在校生涯。因此,学生工作的每一个方面都不能懈怠,这一阶段学生的体验会为将来开展校友工作的顺利与否埋下至关重要的伏笔。
在校友工作方面最值得借鉴的,是全美校友捐赠率排名前50名中的主体——文理学院。美国文理学院的特点是:学校规模较小,小班教学授课,学生以全职住校生为主。文理学院以“高触感(high-touch)、高维护(high-maintenance)”著称,奖学金丰厚,对每个学生高度关注,提供全方位细致周到的服务。校内各群体,包括学生、教职员工等联系非常紧密,容易形成更为紧密的社交圈。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很容易对学校产生依赖与情感。
校友捐赠排名靠前的大学通常是综合排名靠前的一流文理学院,其教学质量有目共睹。这样的学校,往往有着较高的服务质量,能够提供细致到位的服务,为校友毕业后回馈学校做好了充分的内外因铺垫。校友多以毕业于这样的学校而自豪,对学校的忠诚度也极高。
我的一位朋友毕业于综合排名第一、校友捐赠率排名第二的著名文理学院——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在她的办公室墙上最醒目的位置,挂着威廉姆斯学院的宣传旗帜,向所有人骄傲地展示着她的母校。正因为有诸多如此忠诚的校友,即便在整个社会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学校仍旧能够保持很高的校友捐赠率。
文理学院最大的优势是规模小,因此,相对容易履行“高触感、高维护”的服务宗旨。然而,这种做法在规模较大的研究型大学显然难以贯彻执行。对于研究型大学来说,学生数量之多,使它们很难像文理学院一样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重视。从这一点讲,学校的规模之大反而成为校友工作较大的挑战和障碍。
那么,研究型大学应该如何对抗“大数定律”,对在校学生和校友进行情感投入、建立情感纽带呢?在学生人数超过3万人的研究型大学中,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宾州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三所大学曾成功地吸引超过40%的校友为其捐款,显示出这几所学校有效地在学校与校友之间建立了长久坚固的情感纽带。尤其是普林斯顿大学,校友捐赠率曾高达59%。
表面上看,这几所常春藤大学依靠的是其响当当的名气。然而,与名气紧密相关的还有学校各方面工作的质量,尤其是高水准的课程和教学质量。教学是大学面向学生提供的基本功能,高质量的教学可以营造高水平的学习体验。在这些高水平大学学习,过程往往既有挑战性又充满趣味性,并且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将来可以学以致用。因此,学习的体验对建立学生与学校的情感联系至关重要。
当然,大学生的在校体验是多维的,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也是学生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期。在大学期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上大学意味着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第一次独立面对生活和挑战,第一次自己做出决定。同时,他们还会接触到许多全新的知识和理念,也会遇到让他们不知所措的问题。因此,学校需要在各方面对学生提供细致入微的帮助和支持。
学生工作中的关键词是“服务”。美国大学的大部分行政部门(如图书馆等)实质上都是服务部门,各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均以提供服务的姿态接触学生。这些部门的领导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本部门的服务水平,着眼学生的需求,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改善其在校体验。例如,在学业指导服务方面,美国大学普遍鼓励教授积极担任课业指导老师这一重要角色,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学习指导,建立紧密联系。
很多学校注重在全职住校的本科生身上下功夫,效仿小型文理学院的做法,为学生营造紧密的情感社交氛围。以麻省大学洛威尔分校(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Lowell)为例,马蒂·米汉(Marty Meehan)校长在任期间,曾决定斥资一千多万美元翻修校舍,为本科生提供高质量的住宿、学习条件。
此外,各种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也是丰富在校学生生活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学生活动的支持和资金投入,被认为是培养校友与学校的长期关系、提高校友忠诚度的一种投资,因此也受到相当的重视。
在为在校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培育未来捐赠者时,学校必须考虑诸多细节以便更有利于未来的校友工作。比如在开发新课程及制定院系课程设置政策时,学校需要考虑到课程结束后及学生毕业后的两个月、六个月乃至更长时间内可以向其开放哪些课程内容。只有将校友工作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校友工作贯穿始终,在各方面均下足功夫,学校才有底气从学生入学伊始就让学生了解回馈学校的文化,比如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日等重大节日开展象征性的捐赠活动,培养未来捐赠者的捐赠意识。
对于美国高校来说,校友工作是一个全面、细致且持续性的工作。以上,是从学校重视在校生工作、提高学校质量等方面看校友工作的“前期”准备。下一篇文章,将谈谈学生毕业后,学校该如何维护与拓展校友关系。
前文回顾(点击标题阅读)
● 美国大学校友与母校的关系(下)
● 美国大学校友与母校的关系(上)
● 美国大学的本科课程
● 美国大学灵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 独具特色的通识教育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欲转载文章,请直接在后台留言或联系邮箱,并注明“转载+文章名称+公众号名称及ID”。请在转载使用时注明稿件来源。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