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尔萨大学教授王涛书籍

二战时候,一位犹太人父亲逃亡到上海,自己的女儿在上海出生长大,成为一个中国式的犹太女子。当中国和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这位犹太人女儿已经成为三个孩子的母亲。

她带着三个孩子回到了以色列,在回到以色列的最初的日子里,她努力工作维持生活,也给孩子们尽自己所能,创造最好的生活条件,不让孩子受苦。这一点让我们看到一个中国式妈妈的影子——没有方法的无条件付出。

但是这些做法,让邻居老太太看不下去了。当着这位妈妈的面斥责最大的孩子,这位犹太人老太太认为,孩子已经长大,可以帮助妈妈分担家务,就应该去帮助妈妈干家务活,而不是像废物一样站在一边,围观妈妈的忙碌而不作为。并且还批评这位妈妈:“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这个故事来自于杂志《读者》,王涛在《规矩和爱》一书中也有提到。

是啊,我们生了孩子,就是妈妈了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生了孩子就是妈妈了;可是再细想这句话,答案又是否定的,我们虽然生了孩子,给予孩子生命,成为称呼上的妈妈,但是真正的行动和心态是妈妈吗?更加准确的说,是一位合格的妈妈吗?

就像王涛在《规矩和爱》一书中提出:司机拿到驾照是需要通过学习、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可是为人父母却是因为孩子的降生,直接就成为父母了,没有任何的学习和相关知识的培训。

《规矩和爱》的作者王涛就是根据这样的理念,从2005年开始致力于对中国父母的教育和培训,在中国22省4大直辖市都做过巡回早教讲座,有超过5万名家长受到培训。

王涛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哈佛大学人类发展心理学硕士,现在是美国塔尔萨大学教育系终身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从事儿童教育和心理学学习和研究长达三十年,对于孩子早期教育有着系统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

在豆瓣看到《规矩和爱》的书评中,有人评论书中提倡“打孩子”以及认为一个简单的教育理念被作者反复讨论实在没有必要。我哑然失笑,这也算是看育儿书的一个通病吧。

现在育儿学习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要么理论太多,父母盲目学习最后导致在和孩子实际教育互动中不知所措;要么就是以偏概全,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全用上了,这些弯路身为人母的我都曾经走过,经历过,痛苦过,迷茫过。

这本《规矩和爱》就像一把钥匙,开启了亲子教育这个复杂工程的大门,解决了很多育儿理念运用到实际中偏离的疑惑。

书中的很多认知都是和其他育儿书一样的基础和理念。所不同的是,这本书结合了中国文化传统教育经典,让育儿中的爱的教育更加理性,让育儿中的规则教育更加落地实操。

书中将规矩和爱的关系比喻成太极图,可谓具体、形象。太极图的一黑一白,黑中有白,白中一点黑,恰恰像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的规矩和爱,规矩中有了爱就不会生出冷漠,爱中有了规矩才能避免溺爱。

《规矩和爱》一书中作者王涛在最后讲了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蒙迪训马。在美国的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有一个叫蒙迪.罗伯茨的人,他是真正懂得马语言,通过和马交流来进行训练野马的人。

在美国西部牛仔训养野马是一种技能,但是把一匹野马训练成可以戴着马鞍让人骑的马,这个过程充满暴力,相当残酷。整个过程称为“碎马”,就字面意思,其过程的残酷程度可想而知。

从小在牛仔家庭长大的蒙迪,对马有着特别深刻的感情。他跟踪野马观察到,马群中,母马教育小马,就是让小马离开马群独处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肢体交流,之后小马就会寸步不离地跟上。

知道了野马的这一习性后,蒙迪改变了训马的过程,他在一次训马实拍过程中,选择了一匹野马,并且给这匹马起名:害羞男孩。这匹名野马被分离马群后,一路狂奔,蒙迪就紧跟其后,整整经过24小时的狂奔,这匹名叫害羞的男孩的野马才逐渐停下了脚步,回头望着蒙迪,蒙迪开始慢慢接近并试着用肢体语言和野马进行交流,又经过三个小时,这匹野马跟着蒙迪走了。接下来蒙迪用了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训马过程。

蒙迪不仅训马成功了,他们夫妇还收养了47个问题青少年。多年后这些青少年无一例外的都改变了命运,这都得益于蒙迪夫妇的这套训马理念的教育。

这个故事体现了《规矩和爱》中所有的教育理念和实操。当我们作为父母将孩子捧在手心时候,是否知道做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

不占有原则

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

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

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

乍一看这些原则,我们会说,“这么简单的道理,都知道啊?”但是,真的都弄明白了吗?在实际对孩子进行教育互动时候,往往就不知道该如何做才能将这四点完全的体现出来。

所有的育儿理念中,都会提到温柔的坚持或者说温柔而坚定,这一点很多父母在做的时候,都表示很难实现。究其原因,其实有一个父母态度的问题,在书中作者一再的强调两个词——敬畏和谦卑。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或者看看自己孩子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大人喜欢逗孩子,看到孩子饼干准备吃时候,就会问孩子:“给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阿姨、叔叔)吃一点你的饼干好吗?”有些孩子会立刻给大人,有些孩子则会认真的思考一下这个重大问题,然后做出决定,小心的掰开饼干,并且仔细端详一下郑重其事的把较大的一块给大人,这个时候,大人往往哈哈一笑说:“孩子真乖,我不吃,你都吃了吧。”

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试想一下孩子的心情是怎样的兵荒马乱,然后被大人云淡风轻的就这样玩笑过去了,留给孩子失落和被捉弄的感受。在这里我们想让孩子学会分享,自己却没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让孩子学习分享的这件事情。

同样的道理,在《规矩和爱》这本书中谈到的:给孩子立规矩其实是培养一种敬畏心,那么当大人都在日常生活言谈举止中失去敬畏心时候,孩子的这种规矩还能立起来吗?

当大人失去谦卑心,去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凌驾于孩子之上主观意愿和自我感觉良好,但是规矩根本就无法立得住,更别说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教育了。

失去敬畏,使得规矩要么严厉要么漠视,才会出现打孩子酿成人间悲剧的事情发生;失去谦卑心态的教育,会使爱走两个极端要么冷漠要么宠溺。只有这两种心态都具备的父母,才能够让规矩和爱展示出最完美的太极图,成就一个具备找到幸福能力的高情商孩子。

《规矩和爱》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社会案例、名人典范、古代经典故事,再运用科学严谨的西方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引导。让规矩和爱如何操作更具有实际意义,让读者得到真正的培训,准确的掌握对孩子教育的互动方式。

当读完这本书,合上书本,封皮上的一支大手握着小脚丫的温暖画面映入眼帘,犹太人老太太的那句话再次回想耳边:“别以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我看到一种恍然大悟后的感动悄然划过你的眼眸。

你拿到合格父母上岗证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