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歧视亚裔

根据纽约时报报道,上周三特朗普政府表示,司法部门正在对耶鲁大学非法歧视亚裔申请人的指控进行调查。

这是继去年司法部对哈佛大学招生流程歧视亚裔美国人的调查之后,进行的另一项针对高校招生种族歧视的调查。

特朗普政府表示,这次针对耶鲁大学的调查将进一步推动改善精英大学的招生政策。

在2016年9月20日,“亚裔美国教育联盟” 向教育部民权办公室和司法部民权部门提出申诉,认为三所常春藤联盟学校: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都 “不公平地拒绝了亚裔申请者”,且不恰当地将种族作为考量申请学生是否合格的因素。

随后,司法部的民权司于今年4月开始调查耶鲁大学的招生流程。近日,司法部和教育部门对此事做出回应,表示目前有充足的证据来调查耶鲁大学的种族歧视问题。但同时也表示,政府不会追究对布朗和达特茅斯的投诉,因为证据不足。

但耶鲁校长Peter Salovey对耶鲁招生过程中歧视亚裔的行为进行了否认。他致函教职员工,学生和工作人员:

“我现在写信给耶鲁大学,明确表示耶鲁大学不会歧视亚裔美国人或任何其他种族或族裔群体…我们将大力捍卫我们创建多元化和优秀学术的能力。”

耶鲁校长 :Peter Salovey

图片来源:yale.edu

耶鲁方面认为,其录取过程旨在建立一个包含不同种族,经济层次和文化背景的学生团体。在录取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申请者个人能力,包括学业成绩,兴趣爱好,领导技能等。

司法部没有具体评论对于耶鲁大学的调查。部门发言人凯莉.拉科表示,该部门 “非常重视任何可能侵犯个人宪法权利的行为” 。如果发现耶鲁大学在招生过程中存在根据种族区别对待学生的行为的话,那就是违反了 “民权法案” 。

在美国,一些大学的录取配额是按一定比例,政策性将录取名额分配给不同族裔,而常春藤大学的配额比例多是由自己制定的。

根据统计,从1990年至2011年,亚裔学龄人口从1990年的40万增加到2011年的80万左右。

在加州理工学院这样完全没有种族配比的高校,亚裔学生数量从1990年的20%,增加到2011年的40%左右。

图片来源: 2014.igem.org

而反观哈佛和耶鲁,亚裔学生比例在90年代初期的20%之后便下降到了15%-17%,与亚裔学龄学生的增长亳无关系。哥伦比亚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录取情况也和哈佛耶鲁类似。

而相对来说,达特茅斯亚裔学生倒是有所增长,从1990年的5-6%增至后来的15-17%,但就算是在韩裔校长的领导下,达特茅斯的亚裔录取率也没有突破常春藤的亚裔配额。

图片来源:wikipedia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与加州理工完全相反,八所常春藤盟校的亚裔学生数几乎从未突破20%。

在高校录取上的不公平,让在美国的亚裔们忍无可忍。包括华裔、日裔、韩裔、印度裔等64个亚裔团体联盟都曾向美国教育部公民权利办公室申诉。亚裔们终于团结起来,开始了自己的维权之路。

根据亚裔教育联盟(AACE)的消息, 在SFA(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s)于2014年向法院提交了一份针对哈佛大学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歧视的诉讼状,和亚裔教育联盟(AACE)于2015年向教育部提交了一份反歧视联合申诉之后。哈佛大学对亚裔学生的录取情况有所改善,亚裔学生录取率从2014年前的17%提高到2016年的22%。

同时,在三位亚裔学生针对普林斯顿大学的录取歧视提交了维权申述之后,普林斯顿大学对亚裔学生的录取率也逐年提升,由2007年的14.7% 到2012年的21.9%。 在2014年又提高到25.4%。

图片来源:Princeton

但也有报道称,录取比例的提高,是把混血亚裔包括了进来的结果。

不过多起亚裔的申诉事件确实受到了许多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包括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多家媒体大篇幅、及时地报道,给大学施加了不少舆论压力。

此外,高校歧视亚裔事件也已经引起了美国联邦议员、教育部等政府部门的重视,许多申诉代表都受到了政府官员们的接见。这也是大学们能对此进行改善的重要原因。

在美国,高校录取流程一直以来都被大众所质疑。

藤校录取的 “潜规则” 并不只有种族问题。 “校董点招”,“砸钱换offer” 的 经典套路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

许多名校都很看重学生家庭可以对学校做的贡献,更直观来说,就是“捐款”。

许多富裕家庭会提早很多年,给自己和孩子心仪的大学进行捐赠。捐款数额少则几万,多则数百万,用以换取孩子进入名校的机会。

图片来源:the atlantic

传闻现任总统特朗普就是因为其父亲捐赠的200万美金,才得以转学进入沃顿商学院。

同样,曾在耶鲁大学毕业典礼上说过 “对于那些成绩只有C的学生们,你们也可以成为美国总统” 之言的前总统小布什也被传是通过校董推荐,才进入到耶鲁大学。

图片来源:flickr

此外,名校也非常注重 “传承”。通常,两个在申请者自身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名校回更倾向于录取 “校友的孩子”,即如果父母都毕业于该校,那么孩子进入该校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除了上面提到的 “钱权交易”,录取标准的不透明性让大众难以琢磨录取结果背后的故事。

相较于中国的 “高考定乾坤”,美国大学录取除了SAT和语言成绩的硬性要求之外,学生的特长水平,领导能力,家庭背景和社会实践经历也是考量申请者的重要标准。而这些方面很大程度上都是可以被 “后期美化”, 且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的。

就算单论SAT成绩,也存在 “三重标准”:从2009年的一项统计来看,亚裔想要进入名校,所需的SAT成绩必须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西裔学生高270分,比黑人学生要高450分……

另一方面,对一些家境一般的学生来说,即使他们能在SAT上获得高分。但是比起那些自费到肯尼亚做志愿者,或者从小学习马术特长的学生来说,他们的 “社会和实践经历” 便显得不够丰富,难以获得名校的青睐。

但即便如此,美国人对藤校地向往也从未停止。

图片来源:豆瓣

就像《风雨哈佛路》的贫穷少女丽斯,为了一个求学梦,用尽一切可以被利用的事件去学习。

图片来源:豆瓣

从小丽斯就在“贫穷、困苦、艰难”的环境中挣扎求生,母亲酗酒吸毒,患有精神分裂症,最终死于艾滋病。

父亲则是进入收容所,在丽斯的人生中,相当于一个“隐形人”。

贫穷的丽斯只能流浪在城市的角落,靠乞讨求生。

随着慢慢成长,丽斯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

她一边打工一边读书,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期间她还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 最终在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帮助下,走进了哈佛的课堂。

图片来源:estrategiadidactica.blog

对于出身底层的美国人来说,突破阶级壁垒更是无比艰难。但并不是不可能。但这背后的要付出代价和努力,是别人无法想象的。

所以,那些向往着世界最高学府的每个平凡人,就算现实并不尽如人意,也不能放弃希望和努力。

坦白来讲,学校的发展确实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教职工工资,科研基金,购买研究设备的经费...哪样都和钱脱不了关系。而很多私立学校的资金大多是来自校友捐助的。

但通过种族,捐款和出身来衡量一个申请者是否合格,不仅有失公允,更是加深了阶级固化,加重了种族观念。

而现在,富人的孩子可以凭借外部资源,轻而易举踏进名校大门。而另一些孩子费劲心力努力学习,却依旧被名校莫名其妙地拒之门外。

图片来源:flickr

就像网友所说,在美国名校面前,你的家庭就决定了,你想要跨进校门,你需要做到50%,100%,还是200%。

虽然美国一些私立大学的精英教育,并不是针对所有阶级的学生。但是在同样的条件下,种族和肤色似乎成了大学申请的 “附加条件”和又一门槛。

对于那些为了梦想,为了上进,而积极努力的普通人,他们的故事放在 “民主、平等、人权” 的美利坚国旗下,其中厚重的色彩太容易被淡化,当作稀松平常。

但背后的艰苦卓绝,却是不同高低的门槛激发的对梦校的九死不悔。

如今,哈佛和耶鲁已经被司法部门叫去喝茶了,下一个又会是谁呢?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