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中国药科大学秉承“精业济群”的校训精神,以“办最好的药学教育”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探索实践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懂医精药、善研善成的各类高素质药学英才,为医药行业发展、为高等药学教育事业和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如今,通过创新精神引领制度建设,中国药科大学已初步形成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发展生态。
上一期“药大这十年”专栏,我们一同走进了孟目的学院,全方面了解了“五育并举、多元融合”的药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感受到了拔尖计划学生优秀的科研能力和过硬的综合素质。今天,我们推出“药大这十年”之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第二期,也是“药大这十年”系列报道之三。让我们将目光聚焦“服务健康中国”的中国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共同回顾中国药大赋能药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历程。
“每天面对各种病人,无论是指导用药还是发放药品,都不能出一丝一毫的差错。这不像算术题,做错了还能修改,我们面对的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每一种药都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
对于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2018级的50余名准“临床药师”而言,2022年5月以来的每一天,都是充实而又忙碌的。他们在全国各大三甲医院的药房和病区轮转工作,充分认识到了药物攸关国家安全、关乎人民健康,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临床药学专业的重要性和临床药师职业存在的必要性。
我们不禁要问,临床药师是什么?为何药学教育要从“以药品为中心”转向“以患者为中心”?
多年前,一则央视公益片中因不当用药致聋的5岁女孩付浠诺的无声诉说,看哭了千万妈妈。据统计,我国每年有3万儿童因用药不当陷入无声世界,这个数据触目惊心。我国不合理用药情况约占用药者的12%-32%,20%以上的医疗伤害直接由药品相关问题造成,每年致死人数超过19万。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药师的缺乏和药师作用得不到发挥。
面对人口老龄化、疾病谱不断变化、慢性病频发的国民健康状况和市场上多达16.7万个药品品种,药品乱用、滥用和“药害”事件频繁发生的现状,人民对药品的主要需求已从“有药可用”转向“用对好药”,构建全新的“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健康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
中国药科大学时任校长来茂德表示,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仅有不到10%的药学毕业生进入医疗机构从事药学服务工作,药学服务型人才面临着严重紧缺的尴尬现实。“如有更多的专职药师能够活跃在国内临床一线,对于医生用药进行‘把关’,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医学治疗变得更加精准。”
中国药科大学教务处处长唐伟方介绍说,自2004年以来,学校为应对“以药品为中心”传统药学教育的局限,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牵头在全国药学院校中形成共识,即中国药学教育应从“单一培养制药型人才”转向“既要培养制药型人才,又要培养药师型人才”。
历经十余年发展,中国药科大学牵头从“无”到“有”、从“自我发展”到“对外输送”,构筑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在顶层设计上,学校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引入并贯穿中国药学教育改革之中,改变我国药学院校长期以来“重药品,不重患者”的教育模式,实现了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整体布局改革。在实操层面上,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涵盖以“懂医精药”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医药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两主线三阶段”实践系统、“医院、零售药店、高校、药企四位一体”组织管理机制等各关键环节。
时任校党委书记徐慧和时任校长来茂德为 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揭牌
“‘医’和‘药’的关系,正如同鱼和水一样密不可分, ‘医’‘药’携手、‘医’中有‘药’、‘药’中有‘医’是未来药学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12月24日,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揭牌成立,完成了国内基础医学和临床药学在高校教学领域的首次结合。这也是学校继与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知名医院进行深层次、战略性合作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学校积极创新临床药学专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
时任校长来茂德表示,“医”和“药”本质上是一家,学校与北京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40余家三甲综合型大型医院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专长与特色,努力提升双方的医疗、科研、教学和管理水平,同时开展全国临床药师后备人才“协同”、“规范化”培养体系建设和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基地标准研制,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在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转化医学”发展以及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面做出有益尝试和探索,走出一条中国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为中国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至此,“医”“药”携手,犹如双轮驱动,左右呼应,双翼齐飞,进一步引领中国药科大学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16年11月7日,由国际药学联合会(FIP)和中国药学会(CPA)联合主办的世界药学教育盛会——首届全球药学教育会议在南京开幕。来自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名医药政界、学界、产业、临床等领域的专家精英齐聚药大,全方位把脉全球药学教育改革发展之路,深入探讨药学教育“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新路径,追梦全球药学教育长远未来,以此提升全球药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从而更加充分地履行促进和保障人类健康的义务。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药学人才摇篮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高等教育界首次提出我国药学人才应实行分类型培养,即实行“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培养模式的理念,积极研究并实践进行创新药物研究型人才、制药工程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药学服务型人才等多种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高校与医药卫生领域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我国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提供战略人才储备。中国药学教育发展道路获得国际认可,向世界分享中国方案和中国道路。
视频加载中...
同年,中国药科大学率先在国内设立面向全球招生的全英文授课的临床药学专业,把中国药师型人才培养的经验做法向世界各地输送,为全球药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中国模式”。学校还有序推进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的Pharm.D师资培养项目。该项目由我校牵头,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和四川大学药学院共同参与,选派优秀毕业生赴美国密歇根大学等美加名校攻读Pharm.D学位。现已有4人学成回国,成为我校临床药学师资的生力军。
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证书
与此同时,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和秘书长单位,中国药科大学还牵头研制了《临床药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全国临床药学本科专业准入标准》等一系列高质量标准、指南文件,并向全国推广。2018年,“服务健康中国的高等药学教育药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获评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也使学校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四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医药院校。
副校长姚文兵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药学类专业包括临床药学专业国家标准的研制过程和实施方案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得知武汉疫区急需呼吸和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后,中国药科大学2007届临床药学硕士研究生校友、四川省人民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杨勇与四川省第四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战友”们共同踏上Z124次列车,成为第一批支援武汉的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先后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和武汉国博方舱医院创造性开展药学工作。作为一线临床药师,他需要迅速完成药房软硬件建设,日常负责药物的分类汇总,高峰期每分钟需要为4名患者配药,2000名患者零误差……
中国药科大学校友、武汉方舱医院“最美逆行药师”杨勇 为患者配药中
据了解,杨勇在自己的请战书中这样写道:“祖国赋我重托,人民健康所系。我是药大人,我希望能从临床药师的专业角度出发,探讨更合理的救治方案,为武汉的疫情防控出一份力。”
中国药科大学校友、武汉方舱医院“最美逆行药师”杨勇 仔细查阅患者药物明细
“现在的医院不仅有医生查房,还有药师查房。药师对药物的肝肾毒性等副作用、药物代谢以及药物间的交叉反应更加了解,他们的专业指导有助于医生选择针对性强的药物,并将药量调整到最佳。”中国药科大学2018级临床药专业学生张舒涵坦言,当年看到校友杨勇等临床药师们奔赴一线竭力支援武汉抗疫,自己深受触动。如今在南京鼓楼医院实习的她,正在努力运用所学知识服务临床一线工作。
“希望每一位临药学子都能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懂医精药的新型药学高素质人才,成为守护‘健康中国’的希望火种。”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党委书记许书宏说。
文字:姜晨
图片:教务处、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
编辑:练丹晨
责任编辑:郑诗翌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