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德福学校在中国的发展(华德福办学理念)

华德福,1919年在德国创办,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三大最具影响力的幼儿教育体系(其余两个分别是蒙台梭利、瑞吉欧),遍布各大洲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价值观的国家。目前全球约有1200所华德福学校,中国的华德福学校分布在北京、成都、广州、珠海等地。美国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洛曾公开表示:“如果我有一个学龄孩子,一定送他去华德福学校学习。”其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87岁的德国教育家赫尔穆特.埃勒25岁开始在华德福学校做时段课老师(类似班主任),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与孩子共处的八年》一书正是他在华德福学校进行教育理念实践的详细记录。

《与孩子共处八年》主要讲述的是7岁到14岁的孩子,在华德福的详细学习生活。其课程设置是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意识发展,针对意志、感觉和思考,对孩子的身、心、灵、精神进行整体平衡教育,并结合儿童与生俱来的智慧和独特的个性本质,进行深层意识教育,协助儿童的智慧生成。具体来说相对于传统教育有一下几个特点:

集中突击的授课模式

华德福学校的课程分为“时段课”和“非时段课”,所谓的时段课,是指每个学年分为不同时段,每个时段一般持续3-4周,集中学习一门学科,其中时段课约105分钟,通常是8点-9点45分,这是一天重要的时刻,语言、算术、几何、常识、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都是在时段课学习。这种集中安排经受住了长时间的考验,被证明是合适的,这样可以长时间专心地学习某一专题。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存在疑问:孩子们怎么能坚持上完105分钟的时段课而不休息呢?读完之后,我发现这与课程的合理安排密不可分,一般时段课分为五个部分:节奏部分、复习部分、主要部分、书写部分、讲述部分。

节奏部分:以晨读开始,诵读箴言诗(每年读的内容不一样),然后是唱歌或者朗诵,背诵短小的韵诗,做拍掌活动、数数练习、或者跳圆圈舞,在他们学会吹竖笛之后,还要在这段时间吹竖笛。

复习部分:老师回顾、孩子充实些内容、扩展主题。从“动手”到“动脑”,这也是创始人斯坦纳提出的方法,它具有一种原始的特质,要求从一开始就激发和强化儿童的意志力。这种特质不仅仅是下决心“我想要做什么”,而是指孩子真正行动起来所消耗的力量,通过规律的做事,可以强化意志力。

主要部分:这部分主要是当天要讲的新课程,在一节课里,从复习部分的内容转换到要讲的新内容,要过度好,是一门艺术。

书写部分:不管是画画、绘制,还是书写,算数的课程,都要留给学生自己的书写部分,一方面孩子通过书写能够进一步的领会刚才老师讲解的内容。同时,老师通过学生书写的特点:有的孩子行动果断,运笔有力,迅速画出了完美的线条。有的孩子则不慌不忙画自己的,几乎不看别人。还有些若有所思,想更完美地完成,但最终还是不完全满意。有的孩子则草草了事.....通过这些老师能够快速地熟悉孩子的性格特征和个性差异。

讲述部分:这部分是孩子最期待的,老师会讲各种故事。而故事的内容,每个年级也不同。比如一年级主要是童话,二年级主要是圣徒传说和寓言,三年级则是《旧约》全书中的故事。四年级则偏重于英雄传说....华德福认为,通过这些故事,能够唤醒学生心中活生生的图景。这些图景还可以随着孩子成长过程发生多种形式的质变。

华德福的非时段课非常有特色,主要包括体育、手工、艺术、宗教,以及园艺等,另外还包括练习课和辅导课。华德福的教育理念认为,课堂看不出孩子的天性,运动时才可以:有的孩子总想飞跑,有的则愿站在旁边观看;有人马上知道玩什么,也有人根本不知道玩什么,怎么跟同学打交道。个别学生之间突然发生争吵,出于无聊而激怒和打扰别人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老师从头至尾

华德福学校的一个特点就是时段课老师从头带到尾,由于时段课老师要从头至尾陪伴孩子八年,因此教育意味着再教育,对老师的知识体系也是一种挑战。一方面,时刻段课老师要不断地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虽然他们不是物理、化学、植物等等某一专业的专家,但为了孩子成长的需要,他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全才”,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完善,让孩子意识到,拓展各种知识面以及找到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多么重要。这样学生甚至会无意识地希望,老师和他们一起去探索这些奥秘。

当然长期的陪伴带来的好处也显而易见:

一方面,让老师能够从整体考虑,把某个时段的部分内容与其他时段联系起来,比如在历史时段,谈到埃及人和希腊人的生活与文化,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去认识别的国家。比如在物理和化学课中学过的内容,也可以融入其他科目的课堂话题之中。由此可以看出,由同一个老师讲授多门不同学科,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多么的有价值。

另一方面,时段课老师通过长期的陪伴,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每个孩子独有的天性和不同的气质:多血质与黏液质的孩子很少谈论不公正的事,相反,抑郁质的孩子则对所有的事情都很敏感,会将它们跟自己联系起来并很快赶到不安。胆汁质的孩子则反对不公正,感到它无处不在并反应强烈,全然不顾自己是否真正弄清了情况。进而根据不同气质,心平气和地得出客观的判断,并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同时通过长期陪伴,老师还能够深入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内心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行为举止,同时老师也会结合自己在相应年龄时遇到的各种情形以及具体的感受,让自己回到童年,如同唤醒了自身童年的力量,可以找到理解孩子心灵的全新途径。这样他才能有预见性地去对待每一个人的个性,并将尊重、敬畏和感恩等不寻常的感情集于一身。

《与孩子共处的八年》中除了讲述华德福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课程设置之外,一些细节方面的小技巧也很有创意,值得我们借鉴,比如:

在每一学年结束的时候,学校都会举行相应的仪式,让孩子意识到“梯度感”,老师通过手写成绩单对每个学生过去一年给与认可的同时也对下一个学年抱有更多的期待,而这种期待和仪式感会让学生产生很强的心理暗示和意识强化。

在进行算术教学中,先进行“合”的计算:6+3+2+1=?,然后进行“分”的计算:12=4+3+2+....?前者相当于综合法,后者相当于分析法。前者是正向思维,后者是逆向思维。前者是收获,后者是付出。对两种方式的综合应用,可以大大拓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敏感觉察孩子的情绪,预感孩子内心的适应性和接受度,避免填鸭式教学,要经常反问自己: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否比掌握具体知识在孩子一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对于一个孩子的文具丢了,或者经常被同学嘲弄,不能简单地说教。而要与孩子一起感受事件的场景、情景,完全身临其境,先共情,再分析,一起找答案。“只有牢固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稳定可靠的社会交往能力”,给孩子肯定,让孩子安心。

对孩子来说,具备的是形象意识而非思维意识,因而在最初的几年里,孩子习惯于以形象的方式吸纳合理整个世界,因此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要尽量声情并茂,从而富有感染力。从而让孩子在听童话期间,于内心塑造着属于自己的形象。这样他们的想象力就会变得十分活跃,变得富有创造性。

也许我们的孩子没有就读于华德福学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借鉴华德福理念,这种理念就是通过尊敬、敬畏和感恩等方式,渗透到所有的教学活动中--与所有的艺术化方法和认知手段共同发挥作用。用创始人R.斯坦纳的话来说就是:

让科学不断的充满生命力

让艺术不断的充满生命力

让宗教不断的充满生命力

毕竟这才是教育

毕竟这才是教学。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