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建筑大学图书馆

北京通州发布

一片片宛如“银杏叶”的“森林伞盖”,撑起了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之一的北京城市图书馆,让这座“森林书苑”的诞生如同梦境般照进现实——既与自然和谐又与环境共生,更为副中心这座历史悠远而又充满活力的千年之城,增添了文化底蕴与科技魅力。

据了解,该项目预计8月底实现完工。到今年年底,它将初步具备开放条件,化身为市民高品质文化休闲的打卡新“胜地”。

投用后,这里的读者日接待量,有望达到5000至8000人次,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

超级工程的“超级”之处

往往在于其伴随着

众多不为人知的“硬核科技”

让我们一起来探秘↓↓

G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包柱系统、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抗震三向转动铰支座,乃至椭圆形银杏树身GRC柱腔体内承载的机电、消防等诸多功能性系统,让北京城市图书馆在建设时从重重技术难关中胜利突围,成为国内外的首批“吃螃蟹”者。

“银杏叶”可年发电约25万度

北京城市图书馆不仅是坐落于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内的一座“书山智库”,更是一处“智慧工程”。

图书馆内部,“森林伞盖”拔地而起

它集知识传播、城市智库、学习共享等功能于一体,定位为现代化的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其核心功能包括藏借阅一体化、多媒体体验、素质培训等多方面。未来将与首都图书馆形成功能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满足广大市民的各种文化需求。

效果图

文杏裁梁,香茅结宇。

今后,读者走进这座被誉为副中心新地标的神奇图书馆,可以漫步于144棵“银杏树”中,随室内空间的连绵起伏融入其中,感受中铁建工集团以“雕刻场所”概念,塑造出的两组山体形态般的建筑魅力。

这矗立的银杏树状结构支撑起知识的空间,一片片银杏叶状的屋盖,为千年运河文化添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中铁建工集团一公司副总经理丁建军介绍,空中俯瞰,这一枚枚银杏叶状的屋盖组合组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赤印”。这枚端庄的印章,烙印在城市绿心的精美画卷之上,既模糊了建筑的边界感,又营造出建筑包裹于自然场景内的别致体验。

形如“赤印”的图书馆已经展露形象

而且,当读者在这座“书山智库”的“文化海洋”中徜徉时,正是宛如“银杏叶”的“森林伞盖”屋顶设计,将森林景观与图书阅览区融为一体,为人们带来“临山间、于树下、勤阅览”的沉浸式阅读体验,整体环境富有变化又浑然一体。

身处“密林”中,手捧书卷抬头仰望的那一刻,片片银杏叶便会展现在读者面前。

在这项超级工程的背后,则是北投集团、中铁建工和中建深装潜心攻坚克难所带来的种种自研创新。

绿色不仅是副中心最亮丽的底色,更是北京城市图书馆建设中坚守的底线。北投集团重大项目总监、三大建筑项目部总经理陈宏达解密了图书馆中的“隐藏式设计”——

这座图书馆专门引入了光伏发电等新型清洁能源,作为传统能源系统的补充。在优先供应自身用电的同时,其多余电量还能直接并入国家电网,实现“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创新模式。

“图书馆结合自身‘银杏叶’状屋盖组合的设计风格,在每组‘树冠’中间的天窗上,都安装了8组太阳能薄膜光伏系统,铺设面积达960平方米。”陈宏达表示,初步测算显示,图书馆项目光伏玻璃的装机量为160千瓦,年发电量约25万度。

水气声光玄机嵌身“银杏树”

走进这座图书馆,内部呈现出“山谷门厅”的新奇景致,层叠错落的阶梯式构造,包含了充足的阅读与藏书空间,宛如一幅壮观的山林秘境。

由144棵“银杏树”构成的“森林伞盖”从“山谷”中拔地而起,撑起了图书馆巨大的屋顶。让身处馆内任何一个角落的读者,都能享受到“山间树下”的独特阅览体验。

效果图

“银杏树”的创意令人拍手称奇,其施工构造也饱含巧思,所谓“银杏叶”指的就是其GRC柱的顶部造型,一片片的铝板叶片层层堆叠,将GRC造型铺盖包裹起来,超大曲面板则镶嵌于叶片边部,勾勒出了“银杏叶”的曲线美。

“这里最终呈现出的每一棵‘银杏树’,其实都是图书馆建筑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它们不仅承担了温湿度气候控制、照明等功能,还兼具了声学舒适度和雨水处理等更多功能。”丁建军进一步表示。

层层堆叠的“银杏叶”设计中也暗藏玄机。每个叶片由多块铝板密拼插接而成,最大面板为7米×5米的规格,在外观上展示出仿生叶片的丝丝脉络。该系统同样采用装配式施工,铝板与钢骨架在现场进行集中组装,最后整体吊装。

“大量叶片最终形成诸多外饰形状迥异的组合,图书馆整个吊顶区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装配组件,这也是背后繁重设计所最终展示出的喜人成果。”杨英说。

144棵“银杏林”可抗大地震

该图书馆从兴建之初就采用了多项超前技术,各种减震、抗震、隔震设计也终于撑起了这座与众不同的图书馆。

在144棵“银杏树”中,每个单元均包含1片“银杏树”造型的钢柱,以及与柱顶相连的方形屋面梁区域。为了充分利用这些钢柱的刚度,施工方还设置了10道水平屈曲约束支撑(BRB)。

换言之,BRB体系能较好地发挥出其“保险丝”的作用,使得这些钢柱能够满足在小震、中震、大震等不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要求。而这一创新工法对降低自承重幕墙系统的设计难度和造价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效果图

未来,当您步入这座“森林书苑”——

可见顶部茂密的叶片伞盖相互交叠,蜿蜒流畅的峰谷结构将森林景观与阅览区融为一体,柔和的阳光洒在起伏错落的座位上,形成一处极具亲和力的公共开放空间。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