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央大学在哪个城市

受持续的新冠疫情影响,韩国今年以地方大学为中心展开的大规模招生不足事态意味着国内大学现在面临着"生存"的问题。 像通过结构调整和竞争力的强化战胜外汇危机和金融危机的企业一样,现在大学也只能进行高强度的结构调整和制定自救对策。

面临危机的大学们正在寻求缩减招生名额、合并专业、大学间合并等多种"生存计划"。 专家们建议,在大学进行高强度结构调整的同时,政府也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支援,帮助有竞争力的大学实现长期发展。 也有声音称,应该准备没有竞争力的大学的退路,通过灵活的学费政策等谋求大学的财政健全化。

专家们表示,大学结构调整的核心只能是高强度的"裁员"。 有人指出,大学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学龄人口的急剧减少,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如果不以全面缩减定员来应对,就无法解决危机。

当然,结构调整也伴随着痛苦。 成为定员缩减对象的学科和系部强烈反对,不仅是在校生,连毕业生、教职员也动员起来展开阻止作战。 认为主要收入来源——学费收入减少并不妥当的大学当局也不积极进行定员缩减。

但是专家们指出,就像外汇危机时,面临国家破产危机的韩国经济冒着大规模失业和社会混乱的代价,通过企业大规模裁员和刻骨铭心的结构调整来化解危机一样,韩国的大学也只能承受大规模裁员这一牺牲。

钟路学院天空教育代表林成浩(音)表示:"现在国内大学不仅需要强有力的定员缩减,还需要同时减少教职员等全体大学成员的大幅结构调整","很多大学都是根据出生人口达到100万名的时代而建立的,因此,在下降到20万人的现在,只能相应地缩减规模"。

问题是,虽然学龄人口严重减少,但大学定员缩减工作至今没有进展。

教育部在2019年发表了大学革新支援方案,内容包括政府事实上放弃大学定员"人为的缩减",并交给大学自律。 因为学龄人口减少速度比预想的要快,所以大学如果不主动减少招生名额,单凭政府的计划无法赶超这一速度。

但大多数人认为,教育部提出的"自主缩减"事实上已经无济于事。 20年前的卢武铉政府时期,实现了7万1千多名的定员缩减,李明博政府减少了3万6千多名,朴槿惠政府减少了6万多名大学定员,但是学龄人口在文在寅政府上台后,只减少了1万多名。

由于学龄人口减少,所有大学的新生未招生规模将从今年的7万多人增加到明年的8万5千多人、明后年的9万6千多人等,急剧增加,到2024年将超过12万人。 很多人担心,如果继续放任问题,会导致定员不足的情况过于严重。

首都圈大学的定员减少的必要性也被提了出来。 虽然现在是地方大学的危机,但是如果考虑到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几年内首都圈的大学也会面临危机。 越来越多的人呼吁,要避免不采取先发制人的应对措施而回避即将到来的危机,结果地方大学和首都圈大学都陷入危机的最恶劣事态。

中央大学的李成浩教育系教授强调说:"大学是自己忍受痛苦进行着高强度的结构调整,解决问题。","学生不去大学用国民税金,从学生的长度。"。

面临危机的大学也在加紧进行自身的结构改革。

不仅减少未达定员专业的招生名额,还干脆废除丧失竞争力的学科,进行大胆的结构调整。 取而代之的是,增加具有竞争力的学科的招生名额,加快了为未来成长产业提供人才的新学科的设立。 大学合并后寻求生存的情况也在增加。

江原大学决定,在国内首次引入"弹性定员制",今后每年调整各学科的入学名额。 调整对象是2年平均在校生补充率不到100%的专业。 招生名额减少30%左右,招生名额减少,招生名额增加为招生率100%以上的专业。 如果专业被废除,相关学科的教授将转到类似学科或教养学科。

为了改变学士结构面向未来,还将运用"未来融合虚拟学科"制度,使现有专业相互融合,形成新专业。 "AI灾难科学系"、"3D印花达芬奇系"、"数字健康管理融合系"等16个专业就这样诞生了。

釜山新罗大学今年的新生确保率仅达到招生总数的80%左右,于是开始实施高强度结构调整,将新生总定员数减少15%左右。 东国大学庆州校区决定中断在校生中途淘汰率较高的学科的新生招生。 由于学龄人口减少,招收新生越来越困难,所以这种结构调整正在向全国扩散。

为了长期生存和加强竞争力,合并大学的事例也在增加。

今年1月,位于京畿道安城的国立四年制韩庚大学和平泽国立专科大学韩国福利大学向教育部提交了大学合并申请书。 上个月1日,位于庆南晋州国立庆尚大学和庆南科学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了"庆尚国立大学"。 同月31日,釜山教育大学与釜山大学就签订促进合并的谅解备忘录(MOU)达成了协议。

虽然目前以国立、公立大学为中心的合并工作仍很活跃,但从比韩国更早经历大学结构调整的日本的事例来看,今后私立大学之间的合并和合并增加的可能性很大。

甚至还有人主张,应该制定制度上的支援政策,让丧失竞争力的大学干脆走上"退出"之路。

国内大学从1970年的168所增加到2020年的429所,但2000年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关门的大学包括今年年初关闭的西海大学在内只有18所。

有人指出,大学退出之所以如此停滞不前,是因为《私立学校法》第35条规定,如果解散私立学校法人,剩余财产将归入其他私立大学或国库。 因此,通过出售等,即使收回一部分创始人的财产,也面临了困难。

成均馆大学教育学系教授裴相勋(音)指出:"建造一所私立大学需要500亿~600亿韩元,因此,对这笔财产放任不管并不容易","需要制定退路的政策,但国会没有制定这样的方案,这是问题所在"。

"应该果断地支援有竞争力的大学"……参照日本'文科大幅减少'等高强度结构调整的事例

对于通过高强度结构调整确保竞争力的大学,要求政府采取果断的支援对策的呼声也很高。

也就是说,从2009年开始,学费冻结了10多年,再加上学龄人口急剧减少,大学财政困难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要求严酷的结构调整,就很难确保长期的竞争力。 在人口结构和产业基础等方面,与首都地区相比,地方大学绝对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政府的支援更为迫切。

专家们建议,以学术、研究为中心的大学和以职业教育为中心的大学、只选拔少数学生进行专业训练的大学、在短期内有效提供社会所要求的技术或知识的大学等,以自己的切实的志向制定"生存计划"的大学应该果断地提供支援,培养竞争力。

特别是'韩国科学技术'的未来,研究开发(R&D)的主要基础的人才的持续排放量,学问和研究重点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情况进行系统的支援。" 通过这些,韩国应该进一步培养和丰富国内的"R&D生态系统"。

亚洲大学全球未来教育院长李成烨(音)表示:"无条件缩减所有大学的招生名额不是万能的","需要对运营良好的大学进行系统性的支援,使其维持招生名额,并积极投资国家预算等,确保长期的竞争力"。

一些人认为,不应该无条件地要求冻结学费,而应该考虑大学财政健全化的灵活的学费政策。

有人指出,应该参考比韩国更早经历大学危机的日本结构调整事例。

日本18岁学龄人口在1992年达到顶峰,达到205万人后,1995年降至177万人,2005年降至137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降至100万人以下。 这给以学生学费为主要财源的大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从2003年立志馆大学破产开始,小规模的地方私立大学纷纷倒闭,开启了"大学倒闭时代"。

此后,日本大学自主调整招生名额、废除未达到招生名额的专业、与规模更大的大学合并等,探索了生存的多方面方案。 日本首屈一指的名门大学早稻田大学也提出了高强度的结构调整方案,计划到2032年为止,在4万多名定员中减少7千多名。

日本大学进行结构调整的突出特点是,对企业招聘需求相对较少的人文系进行了大胆的结构调整。

2015年日本政府表示"大学要从战略上集中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求全国86所国立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师范等学科进行高强度的结构调整。 对此,福井大学、信州大学等26所国立大学将文科系系系改为废除或缩减或其他系系。 17所大学大幅缩减了文科本科生的招生规模。

有人建议说,考虑到韩国人文系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问题,可以参考日本的事例。 据韩国雇佣信息院发布的《2014~2024年大学专业人力供需展望》显示,10年间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的人数将达到79万人,特别是人文、社会、师范类求职难问题将十分严重。

韩国教育开发院研究员金美兰(音)表示:"以地方私立大学为中心开始的国内大学的经营困难与日本首先经历的危机相似","受人文界过剩困扰的韩国大学也应该参考日本果断采取缩小政策等根据学龄人口减少而实施中长期计划的事例"。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