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学校服务性劳动的开展

英国是西方较早提出劳动教育理念的国家,16世纪初,英国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在其著作《乌托邦》中首先提出了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乌托邦》中完全理性的设想虽脱离了实际,但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论述则直接影响了现代英国人本教育理念的发展以及相关劳动教育的立法。

英国劳动教育的发展与完善

1870年英国首部教育法《福斯特教育法》为国民开启了接受国家义务教育的道路;1944年《巴特勒教育法》构建了教育制度的基本框架;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则加快了英国20世纪90年代教育改革的步伐,关于对学生劳动观念、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纲领也随之革新完善。进入21世纪,英国教育十分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生活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研究的习惯,强调学以致用,在社会实践中使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00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每个孩子都重要:为孩子而改变》绿皮书,明确现代英国教育目标:“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拥有幸福快乐、健康和安全的童年,逐渐成长为拥有经验、学历和生活技能的成年人,在社会生活和就业过程中能够取得成功,并实现个人的自身价值。”“生活技能”细分为五点:1.决策与解决问题能力;2.创造性思维与批判思考能力;3.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4.自我意识与移情能力;5.处理情绪与压力能力。该绿皮书强调了发展学生自立能力、劳动观念,寓学于乐,潜移默化发展学生的综合生活技能,从而培养出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能够全面发展、积极进取的公民。

布朗首相上任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被称为“对话时刻”的全国教育大讨论,随后颁布教育蓝皮书《儿童计划》。该蓝皮书指出,英国将从2007年9月开始建立个性化教学的“实验田”,在实验学校中教师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为儿童提供适时适地的教育。教学着重考察儿童发展阶段,并且谋划改变因年龄而设置的考试制度,强调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之后英国政府还发布了教育白皮书《你的孩子,你的学校,我们的未来: 建设21世纪的学校制度》中“通才取向”的课程设置,强调学生的贯通能力,注重教育与生活和社会需要的结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培养教育与生活的连接意识。蓝皮书中提及的信息素养、职业与创新创业素养也都与劳动教育密切相关。

英国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及特点

英国不同地区间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各具特色,但大体上相通,综合性课程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研究课程。英国小学的课程中,除英语和数学之外,还有一门极为重要的课程:自然科学。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中,明确开设自然科学课的目的:保证让所有学生能够拓展科学知识,通过具体学科,包括生物、化学和物理,加深学生对生活概念的理解;通过不同的科学调查实验,加深学生对自然及科学过程、科学方法的理解,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周围世界;明白科学对于现在及未来的用途和意义,并能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现实中去。随着学生的年级升高,学习内容也不断加深。学生们通过调查研究和问题研讨,提高了日常生活中决策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思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树立社会责任感。

第二,日常技能学习课程。除了家庭劳动教育中的日常技能学习,比如叠被子、做饭、零花钱管理等生活技能,英国学校还专门设置相关课程,培养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的劳动意识。例如,2008年1月22日英国宣布,从当年9月起,将烹饪课列为11—14岁学生的必修课,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且通过——不及格需要补修、补考,否则不能毕业。课程要求每名中学生应学会以新鲜原料烹饪符合青少年口味、健康可口的八道菜肴。课程每周至少两节,学生们需要学会设计营养均衡的食谱、制作健康菜肴。2014年9月,英国教育部宣布必修课程烹饪扩大至小学:从2014年9月起,英国7—14岁的孩子必修烹饪课程,并且学生到14岁时要能够做出不同种类的20个品种,比如馅饼、炒菜、咖喱饭等。英国中小学推行烹饪必修课,一是让孩子珍惜享受食物,二是为了控制青少年肥胖。这场意义非凡的劳动教育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健康生活的习惯。

第三,设计与技术课程。设计与技术课程,涉及数学、英语、科学等多门学科,是英国劳动教育的突出亮点。1988年,该课程被正式引入国家课程。“设计与技术”课程在K1、K2、K3阶段为必修课程, 在K4阶段为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有24个框架体系,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教学方针进行选择。该课程主要分为初级和中级两个部分。两级间又各分3个或6个不同水平,难度层层递增。初级课程增加学生对材料和元素、机械和控制系统、构造、现有产品、质量以及健康与安全等知识的了解,旨在提高学生设计技能、动手操作技能、应用科学的技能、应用数学的技能以及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中级课程主要面向K3和K4的学生,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系统与控制、耐磨材料、食品(食品工程)、纺织(纺织工程)。K3的学生必须学习系统与控制和耐磨材料两个领域。此外,至少在食品或纺织中选择一项进行学习。该阶段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跳出固定思维,能够根据老师的要求灵活地设计出符合学校当地需求和兴趣的作品,同时使学生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深入学习。

第四,社会参与性学习。英国社会参与性学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领域,接触社会现实,体验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传统、社会生活方式和发展状况。注重开展各种社会参与性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科学学习等,从而增强学生劳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考能力,让青少年积累职业经验,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解决实际问题。

举办劳动实践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

为了让青少年学生更接近科学、理解科学、热爱科学,英国每年都会举办各种科学活动。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科学节之一、由英国科学促进协会与各高校合作每年举办的英国科学节(British Science Festival)。1831年9月,英国科学促进协会在英国约克郡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会议,自此每年轮流在英国的中心城镇举行年会。早期的年会不仅是科学家宣讲新观点、介绍新发现和新发明的聚会,还是当时重大科学争论尤其是科学和宗教间辩论的战场。20世纪以来,随着各类专业学会的建立和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科学家已不必每年亲临现场发表观点。于是,英国科学促进协会的年会便将重点转向了通过学术讲座和展会向青少年介绍科技成果和普及科技知识,让青少年参与科学。具体形式包括报告会、辩论会、科学交流讨论、参观展馆、动手活动、展示活动、科学实验、科学成果展览、科技电影播放等。

除此之外,英国各区还举办青年人劳动实践学习的科技活动。例如,英国爱丁堡国际科技节,每年4月复活节期间举行,内容包括面向成人的学术讲座和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特色是巡游和亲子互动项目。英国剑桥科学节,自1994年开始每年3月举行,其目的是吸引青少年对剑桥大学科学研究的兴趣,并鼓励青少年在未来大学报考与职业选择时能够倾向于科学技术研究领域。

综上可知,英国劳动教育的特点是重在培养劳动观念,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考解决问题、实践动手能力。此外,英国以法律法案引导规范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让劳动教育在学校的具体实践有法可依、持久有效,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的特色。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全媒体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升研究”(2019SJB063)阶段性成果)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董晓波 张培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