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建筑分析

随着节能环保的推广,自然通风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项新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的推广,自然通风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项新技术,环氧树脂地坪漆含有MDA、TDI等致癌物质,大理石、瓷砖还有辐射性。室内设计和装修怎么办?抛光混凝土金钻磨石就能搞定一切,远离装修毒害。新型水磨石金钻磨石集地面、墙面和造景设计于一体,强调室内设计的自然化、艺术化、技术化和个性化,注重水泥新型材料的广泛应用,防火、防水、节能、隔声、抗震,满足建筑工业化及建筑绿色化的要求,满足现代人士对生命和健康的敬畏,施工方便,易于操作,可预制也可现场浇制,整体无缝,纯水泥制造,抗压抗渗,耐腐蚀耐摩擦。随着节能环保的推广,自然通风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项新技术。

随着节能环保的推广,自然通风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项新技术,一些利用自然通风的新技术手段也逐渐被建筑师所采用。其中,双层玻璃幕墙是近年来低能耗建筑所广泛采用的新兴技术。双层幕墙与传统幕墙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两层玻璃幕之间留有一定宽度的通风换气层,该换气层上下贯通,并在底部和顶部设有通风百叶。在夏季,当换气层内的空气被加热时,热空气向上流动,从顶部的百叶排出。同时,外界温度较低的空气从底部的百叶被吸入,形成换气层内的自然通风,以达到自然冷却的效果。而在冬季,上下两端的百叶通过调节进风量,保持换气层内的热量,从而降低室内热量损耗。除此之外,诸如设置太阳能风塔,利用烟囱效应进行自然通风的手段也不失为对传统拔风井的创新。

一、建筑设计与自然通风

1、建筑的布局考量

建筑师在考虑利用自然通风进行设计时,首先应判断当地的风玫瑰,以了解整年的风力分布,并据此在总图上进行适宜的布置。其基本原则是尽量使建筑的朝向与夏季主导风互成垂直的关系,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下布置的建筑,其背风面会形成较大的漩涡区,对处于靠后建筑的通风会有不利影响。所以,在总图设计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单体的面宽,高度,间距等指标进行分析,以合适的布局和体量获得最佳的整体自然通风效果。其次是对项目用地的环境分析,如地势是否有高差,其高差是处于迎风面还是背风面,地表是否有显著的障碍物等因素都是需要纳入考虑的范畴。对环境分析的结果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据,建筑师可通过采取竖向设计,景观设计以及单体设计等方面,减弱不利因素,为实现自然通风改善条件。

2、建筑自然通风控制策略

建筑自然通风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使用策略,同一天的不同时刻也有不同使用方法。把应变的思想运用到建筑通风设计中,通过改变通风方式和通风量,对建筑内部的热压差气流进行控制引导。这就要求充分利用技术条件弥补被动式系统所存在的缺陷,使通风模式与感应器所提供的室内外气温、风强度和CO2浓度等信息相联系,发挥主动控制的调节作用,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满足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自然通风需求,实现系统性应变式的自然通风。

3、建筑外墙的开口

建筑外围结构的开口可直接影响和控制自然通风的效果,其开口的位置,尺寸及朝向可通过具体分析进行优化。根据相关实验表明,当出风口面积大于进风口面积10%左右时,室内风速可达到最佳的状态。不同方位的开口位置决定着室内空气流动的路线,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高差,可改变气流在室内流动的方向,在风力较弱时也可促进室内通风。另一方面,开口的形式也是影响通风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大量的公共建筑如办公楼,酒店等,均采用玻璃幕墙系统作为外部围护结构,出于安全及防雨的考虑,玻璃幕墙的开窗往往采用只能开启一定角度的下悬窗。但这种开窗方式极大的影响了自然通风效果,使外部风力难以进入室内,从而进一步的增加了建筑对机械通风的依赖。相比之下,平开窗一般可较好的引入风力,而通风百叶在引入风力的同时,还可对风力引入的角度进行控制,以获取更好的效果。

二、屋顶在机械辅助自然通风中的作用

1、对于很多地区的建筑来说,完全自然通风并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宜的;有些建筑受特定条件的制约,也不具备低进高出的气流走廊。这时的建筑自然通风就必须借助机械装置的辅助,或者是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季节进行完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的轮换。英国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的主体建筑具备两套通风措施:在室外气候温和的时候,气流在凹进的中庭入口的引导下,经过大门口上部开启的百叶进入中庭内,再由中庭另一端屋顶上的玻璃百叶排出,这时是完全自然通风模式。在酷热或严寒季节,建筑的门窗关闭,新鲜的空气通过屋顶上风塔的机械抽风和热回收装置被引到风道中,然后进入各层楼板的夹层空间,进而在楼板低压发散装置的辅助下进入室内;而废气的排出是通过走道和楼梯间的抽风作用,最终又回到风塔上部,经过热回收和蒸发冷却装置,最终由风斗排出,这时采用的就是机械辅助的自然通风模式。

2、屋顶除了作为整个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利用天窗、烟囱、风斗等构造为气流提供进出口外,本身也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通风系统。这种通风屋顶内部一般有一个空气间层,利用热压通风的原理,使气流在空气间层中流动,以提高或降低屋顶内表面的温度,进而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度。在日本的OM 阳光体系住宅中,室外空气由屋顶下端被吸入空气间层,并被安装在屋顶上的玻璃集热板加热,受热后上升到屋顶的最高处。屋顶最高处设置了空气处理装置,包括空气阀门、热交换盘管和一个小型风机。这个装置既能将加热过的空气通过管道送到建筑的各个角落,又能将不需要加热的空气由排气管排出 。在德国慕尼黑的一项将仓库改造成设计工作室的工程中,原有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无法满足新的用途。建筑师赫尔佐格在室内加建了一层包裹住整个屋顶及大部分外墙内表面的薄膜,使薄膜和原有外围护结构间的空气成为一道阻热层,起到了保温和热缓冲的作用。

以上就是随着节能环保的推广,自然通风成为建筑设计的一项新技术的全部内容。利用热压进行自然通风的原理虽然简单,但选择具体构造或技术措施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地理位置考虑;仅有定性的设计还不够,为了使通风起到实质性的制冷或采暖效果,需要对进出风口的气流量、进出风口开关的时间、中庭屋顶的采光量、机械抽风装置的运转时间等参数进行定量的计算。这时往往需要借助风洞模型或计算机模拟实验等方法才能得到精确的数值。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