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走进花团锦簇的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在15世纪的回廊中徜徉 瞧瞧人家的大学,咱们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校园啊
我们要重点参观的第三个学院是墨顿学院,正好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从基督教堂学院东北角的坎特伯雷门出去正对的就是墨顿街。这条街以前叫圣约翰街,因为墨顿学院的教堂以前是施洗者圣约翰教堂。我们到传达室买过门票,首先进入到墨顿学院的前方庭,方庭的西面便是教堂的东窗。
进入教堂参观要穿过它南边的Mob方庭,Mob这个词在英语里是暴民的意思,学院介绍中说在这指本科生,因为当初学院的本科生曾住在这。这个方庭从1288年开始建造,号称牛津最古老的方庭。方庭西侧和南侧建筑上下两层的材料和样式有明显不同,上层是1373-1378年加盖的,是世界上至今还在持续使用的最古老的大学图书馆。
教堂入口在方塔下方朝南的一个小门,对,我们又看到了这种T字形的教堂建筑布局,这里才是牛津此类教堂的鼻祖。沃尔特·墨顿(Walter de Merton,1205-1277)1264年创建墨顿学院时,此处还是我们之前说的施洗者圣约翰教堂。1290年学院决定重建,唱诗班席位区很快于1294年建成,没想到之后进展缓慢,14世纪只建了南耳堂,北耳堂和方塔拖到15世纪才完成。16世纪干脆决定原计划的中殿不建了,甚至将西边的土地都租给了温彻斯特主教Richard Foxe(1448-1528),如今隔壁的基督圣体学院就是Foxe在这块地上创建的。
从此以后,牛津大学的很多教堂都采用了这种T字形布局,比如我们之前看到的莫德林。北耳堂完成于1425年,花窗下方的小门与墨顿街相通。这座教堂最初是想作为牛津的教区教堂的,这也是它设计成这么大的原因,而学院也特意将教堂入口与学校入口分开。后来它确实做过一段教区教堂,一直到1891年为止。
花窗下部的彩绘分为三个场景,左边是耶稣的诞生,右边是耶稣受洗,中间这幅大一些的画面表现的是最后的晚餐。
进入唱诗班席位区的这道隔断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家克里斯多佛·雷恩设计的,顶端是墨顿的盾徽。
唱诗班席位区允许游客走入,因为这样才能近距离欣赏东头的13世纪花窗和古老的诵经台。
这扇花窗可以追溯到1294年,能保存至今简直是个奇迹。
祭坛前的诵经台自1504年就被安放于此,它是目前在英国能找到的宗教改革以前制作、保存最完好的诵经台之一。
出教堂后向南走,草坪上有张长椅,上面刻着获得过学院某种荣誉的几个人名。在这样一个充满历史积淀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每个角落似乎都会有先辈注视着你的成长。
我们顺着图书馆南边的小路向东走,每一道门、每一扇窗都被鲜花包围着。那些花东一团西一簇,没有整齐划一或强取的造型,长得像野花一样无拘无束,但又给人感觉恰到好处。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这种“自由散漫”,我觉得这才配牛津这种地方的学术气氛。而整齐划一当然也配我们那里的气氛,花能组成标语口号,人能培养成思想统一的学生。
东边的院士方庭建于17世纪初。你看这个门洞上方的四柱式塔,有没有觉得眼熟?建造它的这批工匠后来又被请去建造了博德利图书馆,在那他们又搞了个五柱式塔。
穿过院士方庭东北角的菲茨詹姆斯(FitzJames)拱门,它以15世纪末墨顿学院一位院长的名字命名。我们又回到前方庭,然后向东穿过那个双拱门,进入19世纪并入墨顿学院的圣奥尔本方庭。
方庭南侧的小花园里有一株17世纪所栽的老桑树,算是牛津校园最古老的桑树之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树龄。从图书馆到教堂,从方庭到桑树,在牛津要比古老,看来非墨顿莫属了。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