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辅仁大学化学系

在每个人的一生里,总望有生命有贵人。贵人相助,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少翻跟斗、少摔跤、少跌倒,虽然每个人应必备“从哪跌倒从哪站爬起”的勇气志气,但朋友贵人会让你人生更出彩。

最火的网红大学校长郑强,不仅知识渊博才华横溢,而且演讲力、领导力、号召力、感染力尤为出众超群。同样他的求学之路艰辛且精彩,相信大家都十分好奇郑强生命中的贵人、求学路的恩师。

开门见山直接了当揭晓答案,郑强生命中求学路的贵人恩师,郑强两位泰斗级院士恩师,分别为徐僖院士和冯新德院士。

湄潭浙江大学旧址

2012年6月1日郑强上任贵州大学校长当天,回顾浙江大学与贵州文脉渊源。1937年秋,抗日战争爆发。浙大校长竺可桢率浙大师生,一路辗转,从东南走到西南,途经六省,行程2600多公里,最后于1940年初,抵达黔北遵义湄潭办学。

此后七年,湄潭人民收留并养育了颠沛流离的浙大师生。郑强有幸本科求学于浙江大学,更有幸在成长过程中受教于浙江大学两位杰出学长的培养和教诲,他们两位是中国著名高分子科学家,四川大学的徐僖院士和北京大学的冯新德院士,两位院士都曾在贵州湄潭浙大读书。两位恩师对他言传身教,恩重如山。

郑强和徐僖院士

冯新德院士和夫人

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徐僖院士和冯新德院士两位高人的精彩生平简介:

一、徐僖院士

徐僖(1921年1月16日—2013年月2月1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高分子材料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48年获美国李海大学科学硕士学位。历任四川化工学院、成都工学院教授;成都科技大学教授、副校长、高分子材料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分子材料研究所所长、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非金属材料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机高分子材料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第35届副理事长;第三、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于2013年2月16日在四川成都逝世,享年93岁。

留学经历

美国李海大学

1947年,考取中华教育基金董事会庚款留美研究生,赴美国李海大学化学系留学,1948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前夕,他怀着强烈的爱国心和创建中国人自己的塑料工业的梦想,毅然谢绝美国导师的一再挽留,克服重重困难回国。

科研领域

长期从事高分子力化学、高分子材料成型基础理论、油田化学以及辐射化学等领域的研究。采用超声波等力化学方法合成了一系列难以用一般化学方法合成的具有特殊结构性能的有应用前景的嵌段和接枝共聚物。提出通过氢键复合可以有效降低导电材料的结晶度,提高材料导电率,推动了快离子导体研究。从1953年创办我国第一个塑料专业及主办我国首个塑料工程高级进修班开始,徐僖和他建立的培养基地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3万名高分子方面的专业人才。

学术成就

先后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译著4种,申请专利20余项;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等20余项,国家、部委、省级奖励,以及高分子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高分子化学育才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曾被授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是我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人生格言

人生座右铭: 人生的乐趣在于无私奉献,饮水思源,助人为乐;

人生最大心愿: 中国人能在世界上普遍受到尊重。

教学科研转化成果

1951年,他筹建重庆棓酸塑料厂(重庆合成化工厂的前身),利用当地大量的五棓子生产塑料;

1953年5月3日,重庆棓酸塑料厂正式投产,徐僖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徐僖终于实现愿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被-禁运的时代,有了国产塑料产品;

1953年春,徐僖接受高教部下达的任务,负责在原四川化工学院筹建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塑料专业;

20世纪50年代后期,他又举办高分子材料进修班,培养高等学校的骨干教师和研究单位及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数十人,推动了我国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学科的发展;

1959年,徐僖开始招收研究生;

1964年,他创办了我国高等学校第一个高分子研究所;

1981年,他被批准为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7年,他率领的高分子材料学科点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点;

1989年,他负责筹建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991年建立高分子材料博士后流动站,成为我国高分子材料领域第一个四位一体的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所获荣誉

1992 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研究中心将他列为1992年国际知名人物;

1990 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共同授予他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1985 国防科工委和国家计委、经委、科委联合授予国防军工协作先进个人称号;

1951 重庆市甲等劳动模范;

2003 获得四川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1989 国家教委授予他“高分子材料学科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国家级优秀奖”;

1989 中国化学会授予他“高分子化学育才奖”;

1987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83 国家发明奖;

1981 国防科委重大成果奖;

1978 全国科学大会奖。

二、冯新德院士

冯新德院士

冯新德(1915年10月12日—2005年10月24日),出生于江苏吴江,高分子化学家、高分子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求学工作经历

冯新德1937年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先后担任云南大学化学系教员、重庆中央工业专科学校教员、浙江大学化工系讲师;

1945年考取公费赴美留学生;

1948年获得美国诺特丹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国担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兼辅仁大学化学系教授;

1949年在中国率先开设高分子化学课程;

1952年由于院系调整,担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兼高分子化学教研室主任;

1956年兼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77年兼任中国科学院感光研究所研究员;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院士);

2005年10月24日逝世,享年90岁。

留学经历

美国诺脱丹大学

1945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美,1946年入美国诺脱丹大学研究院化学系,连续三年获美国通用轮胎与橡胶公司奖学金,194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回国。

科研领域

长期以来从事高分子化学教学与基础研究,领域涉及烯类自由基奈合与电荷转移光聚合以及接枝与嵌段共聚合。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方面重点研究抗凝血材料与药物控释体系以及高分子老化与生物老化的初始反应机理,承担中国科学基金“七五”重大项目烯类聚合反应与“八五”烯类聚合与产物精细化,获国家部委奖励八项,培养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六十余人,发表中英文论文近三百篇。长期以来任《高分子学报》与《中国高分子科学》(英文版)二刊主编,曾任中国石化总公司技术顾问及日本京都大学医用高分子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与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生物工程中心客座教授。

学术成就

冯新德曾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分子化学方面的重大、重点项目,计有“七五”期间的“烯类双烯类聚合反应研究——机理、动力学及产物结构调节”和“八五”期间的“烯类聚合反应与产物精细化的研究”、“生物材料研究”。他共发表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并著有《高分子合成化学》一书,上册于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下册尚未出版。冯新德为发展我国高分子科学事业和高分子化学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国家级奖励6项。严谨治学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40余名。

人生格言

一生进过四所大学读书教会他四件大事:

东吴教我如何运动,如何玩;

清华教我如何念书,如何考试;

浙江大学给我大好机会,培养我如何教书,如何做事;

在美三年(诺特丹大学),导师教我如何做研究,带我步入国际圈子,见识学术世面。

人生座右铭:人的一生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可以有珠宝玉器、绫罗绸缎,也可能两袖清风、粗茶淡饭。真正的价值在于对国家、对民众、对事业作了多少事情。

所获荣誉

1989年获中国化学会育才奖;

1984及1997年分别获日本高分子学会演讲奖与国际奖;

199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化学奖;

2000年或中国教育部生物医学高分子研究一等奖;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受教贵人恩师总结:

看到郑强的两位贵人恩师徐僖院士和冯新德院士,生平履历高光、科技前沿领先、贡献突出卓越、奖项荣誉无数、报效祖国胸怀等正能量满满,无愧于中国化学高分子领域泰斗级学科领军人,真强人。也正因为郑强受教于这两位恩师,郑强的今天才如此的精彩出彩。崇拜追星郑强,就是崇拜我们的这些科学家前辈。

以上为个人观点,欢迎大家评论区踊跃评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建议。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