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带同学们好好复习“教育学硕士考研专业课第二本书”
《外国教育史教程》第三版,吴式颖,李明德主编
今天是第十五章上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本章内容较多,我们分两天来学习。今天学习前三节:19世纪的德国教育、19世纪的法国教育、19世纪的英国教育19世纪,英、法、德、俄、美、日等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较大变革,涌现出一大批反映时代要求及总结教育实践状况的教育思想家。
19世纪的德国教育德国学前教育发展较早,19世纪40年代以前出现过一大批幼儿机构。1837年福禄培尔创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正式命名为幼儿园,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诞生。在初等教育领域,裴斯泰洛齐、第斯多惠、福禄培尔的教育思想对初等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初等教育的发展,师范教育的发展也被提上了日程;在中等教育领域,对文科教育的改革是一大举措,同时,实科中学的改革与发展也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内容,其主要职责在于传授自然科学和历史科学知识;在高等教育领域,大学的真正使命在于提高学术研究水平,为国家长远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在费希特看来,国民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国民的精神素养,培养国民的爱国精神、理性意识和独立人格,发展国民教育是国家的任务,政府应当承担起发展国民教育的责任。国民教育的目的在于早就合格的公民,合格的公民必须是具有良好德行的人,是个性完善发展的人,是身心协调、平衡发展的人。对于国民教育的实施,费希特主张政府是实施国民教育的主体,国民教育应由国家推行,广泛设立国民学校,提供宿舍和充足的教育经费。在国民教育实施过程中,费希特主张德育与智育相结合,他认为智育的最终目的在于通过理智训练发展理性,最终促进道德的发展。
第斯多惠是19世纪最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由天资、教育和自由自主三种因素发挥着影响。教育的最高目标或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激发"为真、善、美服务的"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使人达到自我完善,实现和谐发展。他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在于完善教育,发挥人的天资、智力与主动性,真善美是人的最宝贵的天性,是全人类也是个人最崇高的理想。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第斯多惠指出要遵循自然原则、文化原则、连续性与彻底性原则和直观教学原则四大原则。对于教师的要求,第斯多惠提出了三点要求:自我教育、崇高责任感和具有良好的教育素养和教学技能。
19世纪的法国教育初等教育由复辟王朝时期逐渐发展起来,七月王朝时期,《基佐教育法》的颁布于实施为初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必要法律保障,巴黎公社时期的初等教育主要表现为免费、义务的初等教育的发展,第三共和国初期颁布了《费里法》,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大原则,为这一时期初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障,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世纪初,拿破仑第一帝国政府对中等教育发展高度重视,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成为实施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由于经费问题,到七月王朝时期中等教育发展速度趋缓,普法战争之后,中等教育现代化成为中等教育发展主题,这一时期女子中等教育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国立女子中学与市立女子中学先后设立,主要进行家政、卫生、手工、音乐及图画教育。
高等教育在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批专科学校、军事学校及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发展与创办,即此后法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大学校"。由复辟王朝时期一直到第二帝国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处于低迷时期,到第三共和国初期,发展新型高等教育成为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题,法国高等教育发展步入复兴发展时期。
19世纪英国的教育19世纪上半期,英国初等教育主要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办理,教育质量低下,师资极为欠缺,盛行导生制的教学方法。1851年宪章运动者代表大会通过一项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决议,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了《初等教育法》,技术类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中等教育主要依靠捐办文法学校和工学两种类型。在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大学运动与大学推广运动上。城市学院的兴起极大的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传统,科学教育步入大学的讲坛,高等教育从此面向中产阶级子弟开放。
今天就先和同学们分享到这儿啦,明天继续本章的剩下部分!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私信我,关注我,带你一战上岸教育学硕士!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