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晚报·五色土 | 记者 曾子芊
近日,全球数据可视化大赛在阿联酋迪拜举办,来自中国北京的李清月和Enrique Mendoza T.组成的团队获得大赛海报组三等奖。
世界数据可视化奖(World Data Visualization Prize)自2019年开始推出,对全球所有对设计、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感兴趣的人开放。今年的大赛主题核心是:关于社会、政府和人口,我们可以从过去哪些趋势中学习?现在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未来会怎样?
李清月团队的获奖作品“我们快乐吗?我们的地球快乐吗?”(Happy people,Happy Planet?)探讨的是“可持续快乐”的主题。海报上,她用精致的图表和地图探索地球人类的幸福感与消耗环境资源的关系,而在与李清月对话的过程中,也能频频发现“快乐”在这个北京姑娘心中的重要性。
李清月的获奖作品“我们快乐吗?我们的地球快乐吗?”
不上补习班的海淀娃
如今,29岁的李清月正在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公司从事设计工作,住在西雅图。“西雅图每天天气很差。如果今儿出太阳,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她时常会想起北京的阳光与湛蓝的天空,18岁去美国读大学之前,她一直生活在这里。
“我觉得我可以代表一个很大众的北京女生的成长经历,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没出过海淀区。”李清月对记者回忆道,但和时下人们印象中热爱“鸡娃”的海淀家庭不同,她的成长氛围是非常宽松和自由的。“普通班、普通成绩,不用上补习班的空闲周末,高二高三的时候,还加入了学校的广告社去设计海报……在这些方面,我又像是一个很不典型的海淀学生,但确实父母没有给过我任何压力以及过高的期望。”回想起来,李清月十分感谢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自由放养”。
也许是受了父母职业的影响,李清月从小就对建筑和画画兴趣浓厚;也可能是从来没有人干预过她的人生规划,她反而很早就开始思考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大概是六七岁左右的时候吧,我就知道我喜欢建筑学,所以后来大学的专业毫不犹豫地选了这个,因为它是艺术和理工科的结合。”
出国念大学这件事几乎是突然决定的,全家一致同意。“家长应该是希望能锻炼我的独立性,毕竟从小到大都没有离开家人生活过。”李清月说,如果自己留在北京上大学,几乎可以想象得出来,一定是每周都要回家的。
十八岁时,离开熟悉的北京,独立带来的挑战也开始一一出现。“那时是我第一次自己坐国际航班,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在飞机上默默流了十几个小时的眼泪。中间用餐时我想要一杯橙汁,却怎么也不好意思和空姐说。”在第三班转机飞机上,李清月才艰难地开了口,喝到了橙汁。
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习建筑过程中,她也有过无数个崩溃的瞬间。建筑与设计最重要的是表达,第一节课,教授带着一个漂亮的花瓶来到课堂,要求每个人点评5分钟。她却发现作为班里极少数的国际学生,她害怕自己英语不够好而不敢表达自己想法,最后几乎是一个个单词蹦出来的。这种情况,过了一两个学期后才渐渐有了好转。周末,其他系的学生都出去玩了,建筑系的学生却几乎都在系里熬夜做模型。
5年的建筑系本科学习,为清月打下了坚实的宏观思维的基础,也为她在研究生阶段转向数据可视化专业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数据可视化领域,对应的东西是数据,设计的软件也变了,但整体的思维方式其实没有变,都需要认真地去研究细节、不断地缩放视角。以前,清月认为数据就只是数字而已,直到有一天她偶然看了一个关于数据可视化的TED视频:“我觉得我的世界变得不一样了!数据可视化不只是如何表达数字,它的背后是严谨的逻辑思维和艺术化表达的平衡。”
李清月
“快乐”没有任何限制
这次参加全球数据可视化大赛,李清月希望能从数据可视化的角度,来探讨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怎么去定义“快乐”,以及每个国家的“快乐指数”与对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由于官方准备的数据集都比较抽象和宏观,她从中选了一个跟生活质量相关的数据集,与其他数据集结合,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数据集。
“比方说芬兰、挪威,这都是我们传统定义中幸福指数高的国家,但看了数据之后,我在海报上是用红色的笑脸表达他们,因为这些国家属于‘高能源消耗的快乐的国家’,他们的发展是基于大量能源消耗的。”清月如此解释她设计海报的思路,“而在一些南美洲的国家,代表他们的是绿色的笑脸,因为他们的发展之路和快乐度是对环境更友好的。我没有办法去颠覆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形成的发展模式,但至少可以用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去引导还在发展中的国家用更可持续的方式去制造属于他们的快乐。”
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物质的东西吗?人类要怎样去获得一种可持续性的幸福?做海报设计的时候,这些是始终萦绕在清月脑海中的问题。为什么自己会对“快乐”这件事这么关注?李清月发现这还是与自己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回想在北京的日子,那些没有补习班的周末,清月想起妈妈总会带她去澡堂泡澡,爸爸则会带她去京郊爬山。泡澡和爬山,这些清月儿时习以为常的事情,现在却构成了她在异国他乡非常重要的快乐来源,她几乎熟知身边所有的澡堂。“泡澡是我和北京奇妙的连接方式。泡在温水里,那种温暖会一点一点抚平你心灵上的褶皱。”李清月笑着说。“还有听音乐会、看戏剧、旅行……我小的时候没有系统地学过美术和音乐,但父母用这些体验型的活动教会了我在生活中放松和获得快乐。”成长中的种种自由度,让李清月相信,自己是“被允许可以犯错的”,而这一点恰好对设计来说特别重要——设计需要人在不知道能否成功的前提下,不断地去尝试和实验。
母亲对李清月的影响相对无形却深入,因为妈妈是建筑师,所以以前走在北京的街头,她会和李清月讲解一些周边的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我爸会更重视一些人格上的教育,从小他就和我说人要拥有志向和智慧,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但是对我影响也很深。我的名字其实是典出李清照,我爸希望我能成为‘不肯过江东’的项羽那样有骨气的人。”出国前,父亲还手写了一封三页纸的信给李清月。“在信中,他又重提了这句话,还有就是希望我在国外能吃好睡好。”这封信,十几年来李清月一直随身带着,里面既有亲人的嘱咐,也有来自家乡的暖意。
李清月
人要勇于表达爱
与李清月聊天的过程中,她提到了很多次“幸运”,认为自己是一个能幸运且自由长大的孩子。但成长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出国后,她一度很想让自己“无限地融入”。“比方说,冬天我看到同学都穿着人字拖在户外走路,喝冰水,我也跟着学,结果就是没到一周我就发烧了。”后来,清月才意识到,完全没有必要改掉自己身上属于东方的文化和习惯,让自己变得完全不像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用更包容的心态和韧性去适应新环境。
她也一度被消费主义影响,前几年一度把逛街购物作为周末不可或缺的活动。“但是不断消费给我带来的快乐持久度其实是非常低的,性价比也是很低的。所以从今年做海报开始,我借此为契机来开始认真思考‘可持续性的快乐’对我到底意味着什么?我应该如何去创造属于我自己的可持续快乐?这些个人层面的思考不仅为海报内容的设计带来了更多宏观视野的展示,同时也是我在自我引导如何变成一个更幸福的人。”
三年的新冠疫情,还给清月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影响,那就是她开始学着直接表达对父母的爱。“直接说‘老爸老妈我好爱你哦’是我过去碍于面子怎么也说不出口的,但是这场疫情改变了我。”清月开始每天早上,分别给父母私信“爱你”。“最开始父母是震惊的,不知道怎么回我。”李清月大笑道,“但是几个月后,他们开始有了回应,我爸也会给我发一些桃心的图案。我觉得他们心里一定也是很高兴的。而且我妈妈对我说,虽然这几年会很想我,但是她很感谢我的改变,我感觉我们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李清月已经计划好了下一次回北京要做的事:逛一逛儿时熟悉的胡同,吃一碗街边的牛肉面,剩余的时间就是多陪伴家人。“我终于意识到自己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么的宝贵和有限,及时陪伴,及时表达爱,也许我们就会变得更幸福,也更能给世界上的其他人带来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