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理工学院怎么样艺术系

自2021年获批河南省“十四五”时期重点建设的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以来,南阳理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坚定支撑引领地方发展服务职能,秉承“不甘示弱”的精神,坚持“立本立真立特立新”办学理念,牢牢把握省示范校二期建设重大契机,强内涵、提质量,亮特色、做示范,走出了一条具有南工特色的应用型理工大学高质量发展之路。

优化顶层设计 注重统筹推进

一是深入研究政策,编制《南阳理工学院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2021~2025)》,提出省示范校建设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工作重点,明确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时间表、路线图。二是健全制度体系,研制出台《南阳理工学院省示范校建设专项经费使用管理方法》《南阳理工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南阳理工学院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规章制度。三是加强督导指导,定期召开推进会、交流会、考评会等,突出重点推进。四是重视理论研究,编纂《河南省示范校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建设工作文件汇编》,设立省示范校建设专项研究项目,开展教育、科技、人才政策研究和同类院校发展动态定期分析,为省示范校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借鉴。

三年来,先后获批新零售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光电信息专业集群建设、智慧康养专业集群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工程等5个2022年省示范校建设重点实施项目,河南生态酿酒产业学院建设、绿色建筑产业学院建设、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教师教育专业集群建设等5个2023年省示范校重点实施项目,获批省财政建设经费1525万元。2022年“应用型高校职业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获批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项目,2023年获批河南省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16项、研究生教育专项项目3项,通过省级教改项目结项鉴定14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学校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

深化产教融合 注重合作共建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产业学院建设列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专项行动;研制出台《关于推进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学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原则内容和支持措施。二是注重政策研究,编纂、修订《现代产业学院资料汇编》,加入中国现代产业学院协同创新平台,深入研究教育部、省教育厅关于产业学院建设的政策文件,充分借鉴先进同类高校的实践经验。三是支持实践创新,探索“校地、校产、校行、校企、校政”等多种共建模式,在省示范校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申报中优先支持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搭建区域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多元联动创新的产教融合平台。

三年来,与牧原、想念共建的新零售产业学院在2021年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与河南省酒业协会和赊店、宋河等共建的生态酿酒行业学院2022年获批河南省首批特色行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2022年入选河南省与百度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全省高校仅7所。3所产业学院先后列入省示范校重点建设项目。2022年1月,学校与镇平县签约共建珠宝玉雕产业学院,镇平县政府投入600余亩土地,实行“交钥匙”工程,加快推动高等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强化师德建设 注重素能重塑

一是强化第一标准,坚持把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构建运行、引领、考核、保障、成效“五位一体”师德建设体系,努力打造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是引进培养兼顾,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教师队伍职称、年龄、学历、学位、学缘及专兼职教师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提升,持续开展教师工作坊培训活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研教改能力;探索运用党政干部与专任教师挂职锻炼和实践锻炼新办法,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实践和工程实践能力。

三年来,引进博士120多人;晋升教授、副教授100人;新增双师双能型教师246人;柔性引进特聘教授12人;被授予ISW国际认证研修基地,主办全国首期融入课程思政的对分课堂高质量教学工作坊;赴企业挂职锻炼189人;举办教师能力发展培训59场次、培训2971人次。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多人获河南省教学名师、校级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标兵;2人获得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金课”一等奖,2人荣获首届和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优化专业结构 注重对接产业

一是坚持植根地方,围绕河南省、南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台《南阳理工学院“十四五”专业建设发展规划》《南阳理工学院“十四五”本科专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方案》等,持续推进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定位准确、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质量显著的专业格局。二是打造专业集群,对接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智能制造、光电信息、智慧康养、土木建筑、电商物联、教师教育等应用型专业集群,着力打造学科链与产业链契合度高、专业链与创新链支撑度强的办学新优势。三是强化专业认证,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学校办学影响力。

三年来,停招、撤销专业7个,重塑升级专业17个,锻强提质专业3个;新增专业6个,其中,2021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虚拟现实技术、网络与新媒体、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4个“四新”本科专业。1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等3个专业先后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学前教育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另有3个专业认证申请获受理。

实化科研创新 注重服务地方

一是发挥平台作用,以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张仲景方药与免疫调节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光电子器件设计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紧密联系地方的18个省级科研机构为抓手,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科研产出和贡献水平。二是新建创新平台,围绕地方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在现有中医内科学、结构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生物工程等校级重点学科的基础上,新建信息艺术设计、光电子材料与器件2个校级重点培育交叉学科,新增南阳市新型光电储能材料技术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地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光微研究所等科研集聚共享平台,提升服务区域创新发展能力水平。三是深度融入县域,与西峡、社旗、新野、内乡等地政府合作,创新性设立“县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地方每年投入经费80万元,服务中小企业数百个,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

三年来,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成果奖励数量有新增长,获批省部级以上项目137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市厅级科研成果奖励一等奖29项,获奖数量和等次达历史最好水平。高水平论文、著作、发明专利等有新突破,发表SCI、EI、CSSCI等收录论文399篇,著作244部,发明专利126件。与牧原、中光学等30家规上企业共建校企研发中心;与南阳市人民政府合作成立南阳企业家学院、张衡实验室等。横向科研经费近13000万元。

转化经验做法 注重示范带动

三年来,省示范校建设产生一批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典型成果,2021年、2022年、2023年软科大学排名,全国位次分别为467、400、374位,全省位次分别为23、19、14位,实现排行榜三连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七轮总榜,全国第238名;2018—2022年排行榜,全国第220名,河南省第8名;全国新建本科院校排行榜,全国第14名,河南省第1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等多次报道特色做法和工作成效。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河南教育工作情况》5次专题报道学校工作。校党委书记刘荣英就加强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南阳中医药强市建设接受河南卫视采访。校长安士伟多次受邀在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高校联盟、汉江流域大学联盟等交流会上推介工作经验。副校长张世海受邀出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普通高等学校产教融合标准》研制研讨会、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 “联盟专家进高校”等,介绍学校强化产教融合内涵建设、推动转型发展示范校建设情况,受到较好评价。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省示范校建设工作,建设代表南阳形象、河南领先、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理工大学,建成河南省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验区,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示范区,高水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先进技术创新、转移与服务的重要基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平台,努力成为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的典范,不断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和教育强省建设作出新贡献。( 逯忆 徐文华)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