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鱼留学:还记得你出国留学后交的第一个朋友吗?第一次去陌生的国家,初来乍到是怎么交到朋友的?出国留学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的同学把自己包裹起来。走出来,你会发现更有趣的世界。
那个时候我还在上语言班,飞机落地的第二天,我来到语言班门口报到,门口的椅子上坐着一排各个国家的学生,我找了个角落,也坐下来等待着。
这时候,从里面冲出来一个姑娘,长发飘飘,瘦高瘦高的,看起来颇有灵气。
正在我好奇她跑出来干嘛的时候,她上来就特豪爽的问我:“你是中国人吗?你也是来读语言班的吗?来这多久了?”
听完这三连问,我愣了一下,内心想着:这姑娘指定有点社交牛B症。
“额,我昨天刚到”我小声回答她。
“我来这一年了。”她兴致勃勃的说:“走,我带你去报到!”
之后她便带着我去报到,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这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中国朋友,东北大妞,我们俩一起学习,一起出去玩。
一起去旅行,看雪山,看各种各样美丽的风景,在她的陪伴下,我也很快的融入了当地的生活。
我认识的第一个外国朋友,不是一个,应该是第一群外国朋友,是从Homestay开始的。
留学之前很担心Homestay会有什么问题,因为听过很多,Homestay的饭不好吃,Homestay的“爸爸妈妈”不友好的一些信息,当时还是蛮担心的。
但是很幸运,我遇见的Homestay这个家庭,爸爸是中国人,妈妈是英国人,他们很懂中国文化,对中国人也非常的友好。
我飞机落地之后,进到家里的第一刻,是既惊喜又惊吓。
家里有3个孩子,两个男孩一个女孩。
除了孩子以外,还有两只狗,三只猫,四只鸡,七只兔子还有一只田鼠。这就是我认识的第一群外国朋友。
friends
之后的生活里,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和快乐,孩子每天在我放学后,会陪着我玩,绕着我转圈。
我们一起出去旅行,去沙滩晒太阳,有时候会一起开着车,去森林里转一圈或者是露营。
因为住在这里,我又认识了另外一群朋友,也是忘年交。
有一次Homestay妈妈的妈妈从澳洲来探亲,这位老太太已经70多岁了,之前在北京工作了20多年,做翻译和写书,她非常喜欢中国文化,所以给她女儿找了个中国的老公。
后来我们经常通过邮件或短信进行分享和交流,在我搬去另一个城市的时候,这个奶奶还给我介绍了一群她的朋友,经常周末的时候邀我一起去家里做客,我们一起分享美食,一起做饭,一起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区别,通过她们我了解到了很多当地的习俗和土著风情。
新西兰的土著是毛利人,新西兰的飞机上写的Kia Ora的意思就是毛利人说的“你好”的意思。他们的毛利医术和中医相似,通过传统的草本药物,对人体进行医治。
他们给我分享过一种叶子叫kawakawa,是毛利土著用了几百年的草药,可以治疗很多皮肤问题和愈合伤口,就很神奇。
通过我的留学交朋友的经验,给准备出国的留学生分享一些社交小技巧:
第一个就是参加学校的大学社团:
学校的社团每年会不定期举办Openday,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兴趣加入社团,寻找有共同兴趣的人,最终形成自己的社交圈。有机会可以参加所在大学的华人社团,华人学生会等等,我当年就是参加了华人学生会,也通过这个组织通过活动认识了其他学校的学生,也锻炼了自己的社交技巧。
教会和社区会定期会召集伙伴们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比如义卖会,帮助有需要的残疾人,或者是美食分享会和文化交流会。通过这些活动,你可以认识不同国家,不同年龄层段,非常有趣且友善的人,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第三个就是做义工:
不要闷在家里,在学习的闲暇之余,通过打工或者义工去认识很多朋友,我当时很多朋友就是做义工认识的,我有4年完整的义工经验,帮助过残疾人,也帮助过癌症患者,最长的一个义工是在当地的寺院完成的,我也从一个义工变成了招收义工的角色,之后我协助义工团队,招收了很多有同样乐于为社区做贡献,乐于为文化交流做贡献的伙伴。
我们共同做了很多展览,也分享了很多中国文化和传统文化给外国友人,这些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各种节庆的时候,我们也通过自己的策划,为当地的小学和未成年人传递很多友善和有趣的信息。
还记得我们同期策划了7个展览,有画展、艺术展、手工集市等等,单场吸引了5000多外国友人参展,这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很多留学生在结束学习之后会发现,身边的朋友都是中国朋友,交流也是用中文进行交流,出国在外,要学习更多元的文化。我认为年龄不是界限、国籍不是界限、种族不是界限,大家在学习之外,多多的出去走走,和各国友人进行交流,不仅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做更充足的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