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留学回来的男生单纯

文|萌主教育经 (原创,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在当代社会中,知识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人们是否具有更加“光鲜”的学历条件,成为衡量一个人竞争力强弱的重要标准。

在这种趋势下,留学逐渐成为了一股热潮,很多家长希望以此开阔孩子的眼界,以便让他们在学成归来后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然而,学生能不能在未来的生活当中“一路顺风”实际上却和是否有留学经历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起码,在国外教授的眼中,事实就是如此。

▌外国教授眼中的“中国留学生”,看起来努力勤奋,实际上却是真“懒”

在外国教授看来,中国来的留学生普遍具有如下的几个显著特点:

▲提问之前缺乏自己思索的过程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经常向老师或者同学提出问题,表面上这是学生勤学好问的表现。

然而,有些情况下这些问题都是十分浅显,容易理解的表面问题,只需要学生自己稍加努力,认真思考,便能够得出结果;

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是学生本来就已经知道答案的,他们希望得到老师肯定,从而使老师对自己印象更加深刻。所以,很多学生的提问活动只是“表面功夫”,并无法提出深入思考后的,具有更高难度的问题。

▲动手能力弱,缺乏动手积极性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较弱。

在国外高校很多专业中,尤其是理工科专业,需要经常进行实验,而中国留学生尤其长期出入应试教育之中,对于书本内容掌握得较为牢固,然而却缺乏动手能力,这使得他们更不愿意去亲自动手实验和调研。

▲思维不够活跃,“懒得”动脑

有些中国留学生确实很用功,他们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要多于其他同学,但是成绩却不尽如人意。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学习过程过于机械化与程式化,缺乏创新性,缺乏举一反三的思维,思维活跃性不足。

综上,很多学生虽然有了留学经历,但是其学习能力仍然并未取得显著进步,就算是在学校教授的眼中,也属于真正“懒人”。

未获得导师的认可,其实留学对于其自身发展或许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实际帮助。

▌留学“镀金”,还是国内就读,学生的未来之路究竟应该何去何从?

从外国教授的看法中,可以看出留学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成功”,那么,学生在何种情况下应当留学,又在何种情况下不适宜出国留学呢?

▶不适出国留学有以下两种人

学生出国留学只是单纯为了彰显自己优越的家境,只是为了“镀一层金”,平常自控能力较差,缺乏自我监督与自我学习的习惯;

又或者学生只是认为“海归”能够获得更多优待,希望通过留学经历给自己贴上“成功者”的标签等;

在以上情况下,不建议学生出国留学,虽然或许能够获得一份留学证书,但是学生在国外很容易陷入一种贪玩、厌学的境地之中,不利于自身能力提升,对于未来工作发展更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

▶适合出国留学的有以下两种人

那么,怎样的学生适合出国留学呢?

第一类学生是从小变在内心树立远大志向,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的学生;

第二类学生是已经在某些科目或领域具有一定的成绩与天分的学生。

这两类学生出国留学必然能够学习和掌握到更多相关知识,这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帮助,使其在该领域获得比国内更好的发展。

▌说在最后

虽然部分外国教授对于中国留学生有所看法,但是这并不能决定中国留学生的未来,更不能改变那一批具有强烈求学意愿,以及深厚爱国之情学子们的坚定意志。

不管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时刻谨记自己中国人的身份,并将建设祖国作为自己的志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