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思艺术设计出国留学

\r\r\r\r\r\r四 团扇,团扇,美人用来扑蝶\r\r\r四 团扇,团扇,美人用来扑蝶\r

每年学校的元旦晚会,留学生们都会表演一个节目。

\r

多数时候辅导员会让他们唱歌,这个相对简单,不用花太多时间排练,只要大家站在台上手挽手唱一首《我爱你,中国》,或者《友谊地久天长》,就OK了。

\r

辅导员有时也想换个花样,让Abel说相声。Abel会说马三立的《逗你玩儿》,中非合璧地说。荒腔走板的中国话,加上十分纯正的非洲表情和动作,戏剧效果那叫一个好!每次他一上台表演,气氛就变得十分热烈。校领导也喜欢这个节目,尤其主管国际教育的杜校长,中间鼓掌了好几次。要知道,杜校长可不是轻易鼓掌的人。但Abel只会说这一个,换一个,比如马三立的《吃元宵》,就不行了。他懒得学了。总不能让校长老听《逗你玩儿》吧?于是这一回辅导员打算来个高级点的,排演个戏剧。

\r

排演什么戏剧呢?辅导员开会征求意见,大家七嘴八舌,来自美国南方的戴维建议排演《欲望号街车》,来自英国伦敦的艾米丽建议排演《仲夏夜之梦》,来自法国的莫伊拉建议排演《费加罗的婚礼》,来自俄罗斯的伊万建议排演《樱桃园》,来自爱尔兰的丹尼尔建议排演王尔德的《温夫人的扇子》。香奈喜坐在那儿,本来处于“女亦无所思”的状态,听了丹尼尔的建议,突然来了灵感,兴奋地说:“要不我们排演一个《薛宝钗的扇子》?”

\r

这个建议好,辅导员觉得,既表现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又表现了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成果,可谓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不错!很不错!可问题是,《薛宝钗的扇子》没有现成的剧本,怎么办?

\r

Leon主动请缨写剧本,他在高中就写过剧本,有戏剧创作经验。不过他附加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薛宝钗要由香奈喜来演。

\r

大家没意见,由香奈喜来演薛宝钗,再合适不过了。从身体到气质——薛宝钗丰满,香奈喜也丰满;薛宝钗温柔,香奈喜也温柔,她们两人,不仅形似,而且神似。整个留学生楼还有谁比香奈喜更适合演薛宝钗呢?

\r

本来辅导员希望Isabella演薛宝钗的,她见过Isabella跳弗拉明戈舞,特别有激情,特别有感染力。更主要的是,由一个蓝眼睛的女同学演薛宝钗,更有戏剧性,也更能体现中西文化合璧的意义。领导看了听了,肯定更喜欢。而香奈喜演薛宝钗的话,看上去和中国学生演差不多,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

\r

但既然大家都同意香奈喜演,她也只好从善如流了。

\r

这是她一贯的工作方式,引导但不强制,只要大方向正确,细枝末节就由他们自由民主好了。

\r

对这些留学生来说,自由民主——至少自由民主的形式很重要的。

\r

香奈喜也半推半就答应了。“半推”是基于性别和民族的谦虚习惯,“半就”是因为想到了季尧——事实上,她建议排《薛宝钗的扇子》就是因为假公济私地想到了季尧呢。季尧上课不是讲过《红楼梦》吗?不是讲过宝钗扑蝶吗?如果他们的节目和《红楼梦》有关,那一有问题她就可以找季尧请教了——总是会遇到问题的吧?

\r

这不,艾米丽在准备服装道具的时候,就犯难了,薛宝钗的扇子是怎样的?

\r

Abel说,他有一把漂亮的鹅毛扇,是他在湖北襄阳旅游时买的,能不能就用它?

\r

戴维说,那根本不是鹅毛扇,而是鸭毛扇。

\r

戴维是个鸟禽迷,有事没事就研究鸟禽图谱的。

\r

Leon说,既不叫鹅毛扇,也不叫鸭毛扇,应该叫羽扇。《说文解字》里,“羽”是“鸟长毛也”的意思。

\r

一个贵族少女,拿把鸭毛扇——就算不叫鸭毛扇,而叫羽扇,艾米丽也觉得不像话。

\r

应该是团扇,Leon说,唐代诗歌不是有“团扇,团扇,美人用来遮面”吗?

\r

可团扇是什么样子,艾米丽也不知道。

\r

Leon立刻上网搜了图片给艾米丽看,原来团扇就是圆扇。

\r

这个好,有古典戏剧美。“团扇,团扇,美人用来扑蝶”——既然团扇可以用来遮面,自然也可以用来扑蝶。艾米丽闭了眼想象一下香奈喜在台上用圆扇扑蝶的样子,觉得很美。

\r

可戴维说,《红楼梦》的故事,又不是发生在唐代,而是发生在清代。唐代和清代,中间隔了好几百年呢,两个不同朝代的女人,用的扇子难道会一个样子?

\r

听起来也有几分道理。艾米丽又不知道怎么办了,她是个在细节上十分认真的人,而扇子在这部戏里又是这么重要的道具,不能出差错的。既然要排演一个中国的戏剧表演给中国师生看,就不能闹笑话。

\r

Leon有点不高兴,马上上网把《红楼梦》电视剧找了出来,里面薛宝钗扑蝶用的扇子,就是一把画了粉红荷花的团扇。

\r

这下戴维没话说了。

\r

团扇学校商业街没有卖,艾米丽打算自己制作一把,她手巧,什么都能自己做,小到饰品衣裳,大到木桌书架,没有她不会的。她有一个手工包,里面针线纽扣剪刀什么都有。她还有一个工具箱,里面电锯电刨钉枪什么都有。有一回,也不知她从哪儿弄了根竹子回来,做了个斗笠,一下雨就戴了它去上课,成为校园里的一景。这也是大家让她负责服装道具的原因。

\r

至此,扇子的问题应该已经解决了,可香奈喜也不知为什么,会突然在课后问季尧:“薛宝钗的扇子是怎样的?”

\r

季尧挠挠后颈窝,他在课堂上明明讲的是《柏舟》,这个留学生为什么问薛宝钗的扇子呢?这也太离题万里了吧?

\r

虽然有些困惑,但季尧还是微笑着回答了香奈喜的问题。

\r

“应该是折扇吧。”

\r

怕香奈喜不知道什么是折扇,季尧还在黑板上画了折扇的大概样子。

\r

折扇什么样子香奈喜当然知道,《温夫人的扇子》里的扇子不就是一把折扇吗?可薛宝钗怎么也是折扇?Leon不是说团扇吗?香奈喜之所以问这个问题,其实不是怀疑Leon说的团扇不对,而是想和季尧搭讪一下而已,和“请问几点了?”或“食堂怎么走?”本质上没有不同。但那一类问题属于街头或路上,不属于课堂。所以香奈喜一直煞费苦心地想问季尧一个高级一点、学术一点的问题,但一直找不到——问深了,她没这个水平;问浅了,又怕被季尧笑。好不容易发现艾米丽的问题很好,可以借用一下,没想到,还真问出了不同的答案。

\r

“为什么是折扇呢?”香奈喜这下好奇了。

\r

“你读过《红楼梦》吗?”

\r

她当然读过《红楼梦》,她可是东京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呢,怎么可能没读过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但她还是很谦虚地说:

\r

“虽然读过,但读得不好。”

\r

“你回去再读,第二十七回。你有《红楼梦》吗?”

\r

“——没有。”

\r

“那我下周上课时给你带一本过来。”

\r\r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