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二战时的一座临时建筑,却有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这里诞生;它样貌丑陋环境恶劣,却孕育出许许多多改变世界的科技成果。
有人说是它不羁的设计给予科学家更多灵感,有人说它是现代联合办公的起源。
它到底有什么样的传奇经历和魅力?今天我们带着创意产生与办公空间的思考,一起穿越时光,品读麻省理工学院20号楼的故事。
1942年,为了满足二战中对核能的研究需求,麻省理工学院临时建造20号楼。由于时间紧迫,整幢楼的设计只用了一个下午。而战时钢材料严重短缺,主要建材用的是胶合板、空心砖和石棉。
仓促上马的20号楼显然不是理想的工作场所。除了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从外面看,这是一座长而简陋的三层建筑;从里面看,则像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没有标识,连防火墙都没有。
这样的“危楼”之所以通过审批,只是因为按照计划,这幢楼将在战争结束后的6个月之内拆除。
二战结束后,核能实验室从20号楼撤出;但随即实施的《军人安置法案》导致大批学生涌入学校,教学场地不够用,20号楼不得不暂缓拆除计划,超期服务。
因为是“临时观点”,所以20号楼的一切都是乱套的。
麻省理工学院20号楼俯瞰:
-1-
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回忆说:“你看过记录摩天大楼建造过程的延时摄影吗?一眨眼工夫,镜头前面又展现出一个新进度。看20号楼一点点拔地而起的感觉,就像看那种延时摄影一样,只不过,那不是摄影,而是眼前发生的真事。”
这不难理解,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急需20号楼容纳辐射实验室,以便开展一个秘密军事项目。由于仓促的设计和施工,20号楼并不华丽,也不是一个舒服的工作场所。
从外面看,这是一座长而简陋的三层建筑。从里面看,它的布局像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标识混乱,连防火墙都没有,而且夏天太热了,冬天又太冷。
但这样的建筑之所以能通过审批,是因为原计划战争结束后6个月之内就把它拆掉的。
20号楼样貌丑陋、环境恶劣,然而它却在短短两年内就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其中包括美国五分之一的物理学家和9位诺贝尔奖获奖者。
在这里,科学家们取得了巨大成功,尤其是雷达辐射实验对雷达的进一步研发,把雷达变成了战场上的重要武器。当时有一种说法是,原子弹可以结束战争,雷达则可以赢得战争。
-2-
鉴于雷达辐射实验室的战时性,人们很容易联想到20号楼在应用科学史上的辉煌应该只是昙花一现。
麻省理工学院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战争一结束,就准备按原计划将其拆除。
然而,拆除计划意外流产了。1944年,美国《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出台,国家资助退伍军人去上大学,大量新生涌入麻省理工学院,导致教学场所供不应求。20号楼幸免于难,继续投入使用。
就这样,花了一个下午就敲定的20号楼在拆除边缘被拉了回来,开始另一段长达数十年的传奇之旅。
-3-
20号楼的最后一段时光,堪称生命的绝唱。
二战后,一项又一项科研成果陆续在这里诞生: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原子钟、最早的粒子加速器、哈罗德·埃杰顿拍摄的子弹穿过苹果的定格摄影照片。
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在这里成立了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黑客文化就此诞生。第一个街机风格的太空战视频模拟游戏《星际飞行》也在此诞生。
科学家杰瑞·莱特文也是在这栋楼里完成了认知科学领域的重量级论文《青蛙的眼睛透露了大脑的秘密》。
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和莫里斯·哈利在20号楼革新了语言学。
也是在20号楼,利奥·白瑞纳克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消声室,阿玛尔博士革新了扬声器,并创建了博士(BOSE)音响公司。
美国数字设备公司(DEC)也是从20号楼走出来的举足轻重的科技公司。
-4-
难以想象,20号楼孕育出一个又一个科学成就。
“20号楼拥有独特的灵魂,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产生新想法,某种程度上它确实是一团乱麻,但是上帝啊,它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子宫,孕育了那么多的科学成就”。这到底是为什么?
20号楼是一个不同学科领域的集合体,人们称赞它时,常常会惊叹于它不知不觉就把人们凑到一起进而产生创意的独特属性。
从设计上来说,20号楼毫无规律可言。它采用了一种古怪的排序,如一个迷宫,使得人们不断迷路,常常是绕了好久才发现自己走到了一个原本并不打算去的地方。这个过程中,人们在楼梯间和走廊相遇,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
20号楼是一个开放的大平台,它的“迷宫”设计,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可能是现代联合办公的“行动不便”理念的源头。
联合办公空间植入“行动不便”设计,目的就是延长大家的行动时间,制造更多彼此的“遇见”,进而提升办公空间的社交氛围和思维的碰撞。
造就20号楼辉煌的另一个秘诀,便是它的灵活性,空间很容易被重组。
现代化办公大楼的设计都比较模式化,隔断墙虽然可以按需求进行拆卸和重组,但就灵活性而言还是不足。在这方面联合办公空间很好的借鉴了20号楼的经验。
在联合办公空间中使用者拥有拥有充分的自主权。在这里无论是大学还是企业的研究中心,都可以而且应该打造一个类似于20号楼的跨学科空间,而且很多功能空间还可以实现定制。如此,不同领域的精英可以携手,一起攻破共同面临的难题。
-5-
1998年,20号楼最终迎来了谢幕的那一天。
麻省理工学院举行了名为“守夜”的纪念活动,让不忍看见20号楼离去的人“互相勉励、淡化悲痛”。
如今,20号楼的原址上耸立着一栋新建筑,取代它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施塔特中心。
传奇纵然不在,但20号楼55年的辉煌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文章素材来源于《混乱》(英)蒂姆·哈福德,分享来自:商办新物种)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