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部)

5月10日、11日,上海音乐学院出品的经典歌剧《茶花女》,作为第五届中国歌剧节入选剧目,在杭州剧院连演两场,受到了杭州市民的热捧,一票难求。

据悉,这是继国家大剧院版《茶花女》之后,国内罕见的全本大制作。

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廖昌永教授在杭州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方面,它是上音‘教创演研’一体化教育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果展示,另一方面,上音在大剧、大项目成立临时党支部的传统,也发挥了巨大作用,保证了排练的水平和最终舞台上的精神面貌。”

用艺术回馈社会关爱

上海音乐学院首次报名参加中国歌剧节,两部歌剧就双双入选,上音创造了“学院派历史”。

歌剧制作人、声歌系教授、男中音歌唱家王凯蔚说:“歌剧被誉为‘音乐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并不仅仅是说它的地位,还说它的难度。歌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是各种艺术的集大成者,老实说,排练起来是非常苦的。”

在得到入选的消息后,上海音乐学院的临时党支部投入了运转。

声歌系党总支书记、国际交流处处长陈晓翌表示,虽然在舞台上,《茶花女》的演员们都表现得相当成熟老练,但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年轻人,情绪很容易有波动。

据陈晓翌介绍,临时党支部通过声部长、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积极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及时解决问题同时给他们加油打气,最终带动了整个剧组的氛围。

在出征仪式上,院长廖昌永给师生代表们上了一堂特别的音乐思政课。

他告诉剧组成员:“掌握歌剧这种世界经典的文化内涵,对个人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影响。”

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裴小倩表示:“这次到浙江去演出,也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的一次感恩之旅。”

据悉,去年,上海音乐学院得到了浙江人民无私的暖心帮助。

这次,上音的学生也特地在演出前举行了简单而又隆重的“感恩仪式”,向杭州市拱墅区、宁波市宁海县等地曾给予上音帮助的单位、企业和个人致谢,并邀请他们观看了当晚的《茶花女》演出。

裴小倩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团队成员也能理解“用艺术回报社会关爱”的意义。

一次“联合大作业”

聚焦未来音乐人才培养

《茶花女》的演出,受到了杭州市民的高度认可,两场演出都座无虚席,甚至有不少观众从外地赶来,等待主演们的签名。

这也让大家关注起了上海音乐学院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对此,院长廖昌永说:“歌剧的魅力就在于它是各类艺术的融合,而这次的《茶花女》演出,无论是声歌系还是管弦系,我们都是派出了学院里的最强阵容,这也体现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和储备方面的成功。”

首次出演全舞台歌剧男主角的研究生二年级学生蔡程昱表示,他从接到任务起,就丝毫不敢懈怠。

他说:“我曾经与中国首次上演《茶花女》时男主角的扮演者李光羲在春晚节目后台相遇,李光羲老师就对我说‘要好好准备’,在排演过程中,老师们也都是以成熟、职业的歌剧演员的标准来要求我,不会因为我是一个学生,就对我放低要求。”

管弦系徐嘉懋同学说,“学校专门邀请了上海交响乐团的吴昱如老师给我上了大师课,以一个专业乐团乐手的角度对乐谱进行剖析,让我对这部歌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在歌剧的日常排练阶段,大乐队和指挥家可能无法每次都参与,所以钢琴系要安排钢琴伴奏,作曲指挥系要安排指挥来协同作战。

钢琴系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谢越说:“声乐虽然与钢琴有许多共通之处,但是音乐风格的细节与合作技术的处理,仍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探索。在接触剧组深入排练的过程,也可以掌握排练技巧,锻炼集体组织能力。”

这次的《茶花女》歌剧演出成为了上海音乐学院的一项“联合大作业”。

廖昌永说:“用世界歌剧经典作品,锻炼民族歌剧人才队伍,这是《茶花女》排演最大的意义。”

他表示,上海音乐学院历来注重艺术实践,坚持通过排演经典作品来提升学生的舞台积累和艺术品格。

同时,学校也非常关注国际化办学,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国际交流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打造国际一流的音乐人才。

廖昌永也希望,有着优秀历史传承的新时代上音人,能继续用自己的专业,为中国民族歌剧的绚烂春天而努力奋斗,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新篇章谱曲放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鼓劲加油。

照片由学校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