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Yangzhou University),简称“扬大”,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大学合作联盟、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成员,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是中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被誉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
扬州大学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92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扬州大学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合并组建。
截至2020年2月,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63.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9亿元,图书馆藏书490.52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全日制本科生265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3300多人。
学校官网
http://www.yzu.edu.cn
中文名
扬州大学
外文名
Yangzhou University
简称
扬大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扬州大学前身可追溯到1902年由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建的通州师范学校,是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百年名校。学校前身——原江苏农学院和扬州师范学院便是在南通学院(即私立南通大学)农科和通州师范学校文史科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参与合并的其他4所高校也均有60年以上的独立办学历史。
扬州大学中心校区
1902年,张謇在南通创办通海农学堂及通州师范学校;
1906年,张謇将通海农学堂附设到通州师范学校,成为该校农科;
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农科与苏南文教学院农业教育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建立苏北农学院,即江苏农学院前身;通州师范学校文史专修科与扬州中学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艺术专修科、苏北师资训练学校教育专修科合并建立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即扬州师范学院的前身。
原扬州师范学院
其前身为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建于1952年。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1952年暑期开始招收第一批学生,同时集中了苏北行署文教处委托私立通州师范学校代办的文史专修科,扬州中学代办的数理专修科,苏南丹阳艺术学校代办的艺术专修科,以及苏北师资训练学校代办的教育专修科的学生。
1958年夏,中文、数学两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1959年,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改为“扬州师范学院”。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其前身为苏北农学院,建于1952年,由原来的南通学院农科、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农教系和江南大学农艺系三部分组成。
张謇先生
张謇先生于1902年创立私立通州师范学校;
1906年,通州师范内设农科;
1910年,分设初高两等农校;
1912年改为甲、乙两种农校;
1916年,乙种农校停办,专办甲种农校;
1919年,甲种农校升为农科大学;
1928年,农科与医科、纺科合并,定名为私立南通大学;
1930年,在民国政府重新注册登记时更名为私立南通学院;
1938年,农科迁上海;
1942年,农科迁天长;
1947年,农科迁回南通仍为私立南通学院;
1952年,农科迁扬州,同苏南文教学院农教系、江南大学农艺系合并组建为苏北农学院,3校调整来的教师64人,学生200人,其中南通学院110人,苏南文教学院38人,江南大学52人。南通学院副院长兼农科主任冯焕文教授为首任苏北农学院院长。
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原名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创建于1928年;江南大学由荣德生及其子荣一心于1946年创办。
1971年,南京农学院迁扬州,两院合并定名为江苏农学院。
1979年,南京农学院在原校址恢复建制,江苏农学院仍在扬州校址办学。
原扬州工学院
其前身为扬州工业学校,建于1952年。
扬州师范学院
1952年7月,扬州中学工科调整并入工校,同年11月招生1200名;
1953年更名为“华东第二工业学校”,隶属第二机械部领导;
1955年,西安建筑工程学校建筑专业教师和学生并入;
1956年更名为“扬州建筑工程学校”;
1958年升格为“扬州工业专科学校”,隶属江苏省领导;
1961年无锡工业专科学校并入扬州工业专科学校,盐城工业专科学校、新海连工业专科学校、南通工业专科学校、淮阴工业专科学校、常州工业专科学校等5所工专停办,部分师生并入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更名为“扬州农业机械专科学校”;
1962年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校名;
1965年,学校划归第五机械工业部领导,升格为“扬州工业学院”;
1969年,学校被迫停办;
1972年,复办“扬州光学机械学校”;
1978年以“南京工学院扬州地区大专班”名义增招300名大专学生;
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扬州工业专科学校”,隶属关系回归江苏省;
1987年升格为“扬州工学院”。
原扬州医学院
前身是苏北卫生行政干部学校(高邮),1951年迁至扬州,与上海私立惠生高级助产职业学校合并,更名为苏北扬州助产学校;
历史沿革
1953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学校;
1954年,南通医士学校并入;
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扬州医士、助产士学校;
1958年1月又更名为扬州卫生学校;
1958年6月升格为扬州医学专科学校;
1959年8月,扬州中医专科学校并入扬州医专;
1962年6月,扬州医学专科学校停办;
1962年10月,省卫生厅决定扬州医专附设卫校改名为扬州卫生学校,继续培养中级医、护人才,“文革”期间停止招生;
1976年12月,扬州卫校扩建为江苏新医学院扬州分院,设3个专科专业5个中专专业;
1978年下半年,由于原江苏新医学院撤销,扬州分院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高等医学专科学校;
1984年,教育部批准扬州医专升格并定名为“扬州医学院”。
其前身是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源起于1958年成立的南京市财经学校。
扬州大学荷花池校区
1963年在南京市财经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了由省市合办的南京商业职业学校;
1965年夏初,经省政府批准改建成南京商业专科学校;
1965年秋,学校再易名为南京半工半读商业专科学校;
1971年,学校停办;1979年恢复南京商业专科学校,改名为江苏商业专科学校;
1982年2月,学校迁来扬州,与驻扬的江苏省商业学校合并建校,成立新的“江苏省商业专科学校”。
原江苏省商业学校是1952年10月在私立镇江新华中学基础上创建的,原名为苏南镇江商业学校。
1953年江苏建省时改称江苏省镇江商业学校。
1955年8月迁来扬州,并改名为江苏省商业学校。
其前身为1950年创建于南京的淮河水利专科学校,1951年1月改归华东水利部领导,7月改称华东水利专科学校;
扬州大学
1952年10月,一部分与华东地区其他高校的水利系(科)合并,成立华东水利学院,一部分改办中专,定名华东水利学校;
1954年10月改由中央水利部领导;
1955年7月更名为水利部南京水利学校;
1958年7月,学校下放江苏省,同年9月升格为南京水利学院,附设中专部;
1960年1月迁校扬州,改称江苏水利学院;
1962年6月,大学部学生调整到苏北农学院,中专部停办;同年9月,水利电力部接收学校,改为水利电力部扬州水利学校。
1970年1月,学校再次下放江苏省,改称江苏省扬州水利学校;
1984年4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
合并以后
1992年5月19日,经国家教委批准,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联合组建扬州大学。学校是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开创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先河。江泽民同志为扬州大学题写了校名。
1993年11月16日,学校隆重举行授暨奠典礼。
1995年5月16日,学校召开干部会议,正式启动实质性合并进程;同月,校本部办公楼落成。
1997年,学校成立经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原有学院的旧格局被打破。
1997年4月16日,江苏省和扬州市、扬州大学签署省市共建扬州大学协议;同年9月,教学主楼奠基,荷花池校区建设拉开序幕。
1998年1月,全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在扬州大学举行。
1998年至1999年上半年,学校相继召开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会议、首次教学工作会议、首次学生工作会议,学校工作中心开始转向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方面。
1999年9月,荷花池主校区教学楼投入使用,中心校区基本建成。
2000年,学校召开后勤改革工作会议和科技产业工作会议,大力推进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和校办产业改革;
2002年之后,基于学科建设需要,学校又进行院系重组。
2002年,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等八所省属高校联建宿迁学院。
2004年,学校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扬州大学江阳路北校区
2008年5月12日,学校在扬州市扬子津科技园建设第八个校区,
2009年9月,扬子津校区正式建成,首批4个学院入驻该校区。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6所省属高校在省内具有进行自主选拔录取资格;同年,学校被认定为第二批江苏省、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同年,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5月19日,扬州大学迎来110周年华诞;学校举行建校110周年、在扬州办学60周年、合并办学20周年校庆活动。
2013年2月,学校正式成立研究生院。
2014年6月,学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和教育厅批准筹建省级大学科技园。
2014年10月,学校被列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高校。
2015年9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联合印发《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关于共建扬州大学的意见》,学校成为新一批省部共建高校。
2016年12月28日,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划转扬州大学,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成立。
2017年1月,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2月,学校获评“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同年,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7月,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同月,入选国家“111计划”。
扬州大学扬子津校区
合作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
截至2020年2月,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阿10+1高教合作、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大学合作联盟、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等项目和平台,先后与56个国家(地区)的281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获得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个,国家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44个,获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智项目35项。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广泛开展留学扬大行动计划,留学生2200多人,生源国68个,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4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
扬州大学逸夫图书馆
海外教育
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广泛开展留学扬大行动计划,截至2019年10月,留学生2200多人,生源国68个,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4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
任中敏先生肖像
学校同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于2007年10月分别通过江苏省教育厅和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组向国家汉办递交了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的申请,并与2008年3月获准共同承办肯尼索州大学孔子学院。
学校同时牵头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共同承办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并已派出首位中方孔子学院院长。此外,学校还协助江苏省教育厅筹建苏安中心(加拿大)、苏曼中心(英国)孔子学院,为韩国又松大学孔子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孔子学院提供中国烹饪和汉语师资援助。
中外合作办学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双方为中国扬州大学和澳大利亚查理·斯窦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项目名称为“国际商务商学士学位教育项目”。本项目2002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同意试办一年;2003年经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合格;同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批,同意继续实施;2004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报送教育部复核;2007年通过教育部复核。
昭文馆雪景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0年2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6.94亿多元,共有16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十二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6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6项(获奖类别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全覆盖”),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续8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校园文化
校训
坚苦自立
“坚苦自立”,取自近代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为其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即扬州大学的源头)所立校训。
坚苦自立”的内涵十分丰富。“坚,刚也”(《说文》)。“坚”的本意是牢固、结实,含执着、刚正、笃实之意。“坚苦”是指抱定宗旨,矢志不移,勇往直前;含有信念执着、意志坚强,勤勉刻苦、务实笃行之意。“自立”是指不依赖他人,凭自己的劳动而独立生活,靠自身的努力而有所建树,含有自尊自信,自强不息之意。
坚苦自立
“坚苦自立”,关键在“坚苦”,根本是“自立”。一方面,非“坚苦”无以“自立”,另一方面,坚毅刻苦的意志品格,又源于“自立”者强烈的自我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中国自古就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说,后世学人更是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张载)视为至高至善的人生追求。[57]
校风
求是、求实、求新、求精
求是,就是摸索规律、探求真理。实事求是,坚持真理,是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精神和作风的体现,也是人类进步孜孜以求的目的和一种传统美德。建校一百多年来,一辈辈扬大人勤勉诚朴,孜孜矻矻,坚持不懈探求科学的真理,为国家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素质全面的优秀人才。他们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坚持真理,追求崇高;遵循规律,摸索规律,在教书育人、科研实践和社会服务中,取得了了一个个突出的成就。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求实,是指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务实、扎实、踏实的作风和学风。扬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各学科的发展都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艰难历程,这其中,扬大人以诚实、正直的良好品德,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崇尚实干,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既成就了学校润泽桃李、绵延流长的百年文脉,也铸就了扬大人其道弘远、其德芬芳的道德和人格文章。
求新,指的是一种大胆探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不断登攀的崇高精神境界,一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回溯百年风雨,扬州大学的历史,是一部敢为人先,敢闯敢干,革故鼎新,其命维新的改革发展史。无论是60年前,学校从南通西迁扬州,择新址而开新业,还是20年前,六校聚合升华,书写全国高校体制改革新篇章,学校每一个改革发展的重要节点背后,都印刻着鲜明的求新求变的烙印。求新,不仅是学校承继自历史的一种精神品格。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
求精,就是精益求精。求精,既是手段、方法、途径,也是目标;既是工作、学习上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也是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长期以来,学校师生克勤克俭,求真求精,领导干部精通业务,精细管理;教师严谨治学,精心育人,追求精品,培养精英;学生刻苦求知,精益求精。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已成为学校沉潜诚朴的一种精神风尚和文化气质。
教风
厚德抱朴弘道树人
校歌
《扬州大学校歌》
扬州大学校歌
扬州大学 通州溯源
六校聚合 屹立苏中
坚苦自立 实学研攻
往绩可述 来绩无穷
愿我人 继前人之志 尽我人之力 益大益充
传校誉于后世 建大业与寰中 建大业于寰中
校徽
1、从整体看,标志是一棵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标志首先从外形上突出了扬州大学的学校性质,也表达了百年扬大如一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扬州大学校徽
2、从内部结构看,标志内部由一个地球、一只展翅的仙鹤组成。仙鹤是扬州的典型吉祥物,此时,周围的树冠可视为祥云,与仙鹤组成了“鹤舞九天”的生动画面,表达了扬州大学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豪迈气概。
3、标志的外轮廓,既是树冠又是片片祥云,同时象征一座知识高峰,通向高峰的路崎岖曲折,需要扬大人不畏艰难险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向上攀登。
4、从标志的构成元素看,仙鹤隐含英文字母Y,大树的主干是英文字母U的体现,Y U分别是Yangzhou University的字首,组成扬州大学的英文缩写。
5、标志浑然一体,和谐生动,以自然绿呈现,易于识别、易于记忆、易于传达。该标志自扬州大学合并办校以来,一直沿用,具有认知方面的公众基础。
6、标志的基本色是自然绿(自然绿02号),辅助色为中国红(中国红02号)。绿色象征着“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希望、成长、发展”,自然绿则在其基础上增添了“深远、稳重、沉着、睿智”。将自然绿定为基本色,既与学校的百年历史文化天然契合,又与学校所在地扬州——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最佳人居城市完美融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在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科学发展,绿色更象征着百年名校青春焕发,以蓬勃的朝气和昂扬的精神状态,奋力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建设高水平大学。中国红则具有“平安、喜庆、尊贵、和谐、团圆、成功、兴旺、浪漫、热烈”的象征意味,寓示着学校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现代创新理念交相辉映。学校视觉识别系统一般应用基本色自然绿02,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辅助色中国红02。
校庆日
每年的5月19日为扬州大学校庆日。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