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音乐学院教材(曼哈顿音乐学院音乐教育)

文 | 卢旸近日,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中英双语音乐专题分析——曲式中的对称与比例》(尼尔斯·维格兰德著),编入“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经典译丛”。该译丛由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青年教师马扬芝主编,此前已出版《通向帕尔纳索斯的阶梯——对位研究》《对位手册——基于16世纪实践》等两部著作,后续译丛还将不定期引进作曲技术理论名著或教学讲义,开阔音乐学院师生、音乐爱好者的阅读视野,为当今作曲技术理论研究人员提供经典、宝贵、实用的一手资料。重回维格兰德的音乐分析课《中英双语音乐专题分析——曲式中的对称与比例》作者尼尔斯·维格兰德曾在曼哈顿音乐学院任教30余年,担任作曲系主任的同时教授作曲专业的音乐分析课程。该书专注于“对称”观念在八百多年的历史中对西方严肃音乐的影响,涉及从巴赫、库普兰到近代、当代的一系列作曲家;研究作品数量众多,不仅为读者最大限度地拓展曲目量提供帮助,也充分阐明“对称”观念对音乐创作的深远影响。马扬芝在曼哈顿音乐学院攻读博士期间曾跟随维格兰德学习音乐分析课程,“初到纽约时,我语言跟不上,听不懂他的课,就好像一桌盛宴放在我的面前,但是吃不进去。”每周上课开始之前,维格兰德会预先给几位中国学生上一堂小课。“我们围坐在他与声乐系主任共用的一间几平米的办公室里,把谱子摊开轮流看。维格兰德博士最大程度地放慢语速,反复解释。他上课不用教材,都是自己印谱子、写讲义,手工制作,剪剪贴贴。”马扬芝回忆。2013年,维格兰德正式退休,不再进行任何教学活动。“我多么想重新回到他的课堂,再做一遍笔记,再写一遍作业。”为了保存与传播维格兰德在执教生涯中的教学精华,马扬芝向他约稿,以“曲式中的比例与对称”为题,将多年的授课讲义重新提炼、整理、汇编成书。全书从约稿到校对历时三年多,马扬芝与作者来往通信数百封,反复讨论出版的每一个环节。她将书稿译成中文,采用中英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翻译是深度的读书,可以使我安静下来,以最慢的速度,在两种语境中反复琢磨、体会、推敲,然后细细品味语言背后的文化、思维方式的区别。这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学习方式。”福克斯在“耳边”讲解对位法则该译丛不仅出版当代西方作曲技术理论教学研究资料,也翻译引进西方音乐理论的历史经典,目前已出版两本对位经典教材《通向帕尔纳索斯的阶梯——对位研究》和《对位手册——基于16世纪实践》。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副总编辑兼编辑部主任余原介绍,对位学习对于作曲专业学生来说不可或缺,不仅能打下传统和声、对位写作的根底,还能知道新的和声、对位语言和风格是在什么基础上形成和演变的。“如果要问,在人类的音乐进程中,有哪一部音乐理论著作能够穿越几个世纪、影响一代又一代作曲家的成长,并在今天的教学中仍被普遍采用,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福克斯的著作《通向帕尔纳索斯的阶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秦文琛说。问世于1725年的《通向帕尔纳索斯的阶梯》是流传了近三个世纪的经典对位教材,直接影响西方音乐史上多位重量级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巴赫将它视为宝典,莫扎特的父亲以此为教材来训练他,海顿一丝不苟地完成了书中所有习题,贝多芬将其作为写作时的参照,还写有一篇《福克斯对位研究导论》。此外,凯鲁比尼、柏辽兹、梅耶贝尔、肖邦、罗西尼、奥柏、帕格尼尼、莫舍勒斯、胡梅尔、李斯特等都曾是它的读者。该书作者、奥地利维也纳作曲家约翰·约瑟夫·福克斯(1660—1741)一生创作了四百多部作品及多部歌剧,将毕生的创作实践与教学经验发展为一套循序渐进的体系与方法,完成这部对位理论名著。该书以师生对话的形式,讲解五类对位法则。“翻译的过程中我常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好像福克斯是一位有着几十年教学经验的前辈,他就在耳边上课,我甚至在想象他说话时的语气和音色。”马扬芝说。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杨勇表示,“马扬芝老师的精准翻译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的及时出版,填补了多年来的一项空白,是中国音乐理论界的一件大事。”历史不应在道听途说中稀释译丛中的另外一部著作《对位手册——基于16世纪实践》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系教授大卫·波登(1910—1986)著述。该书于1944年由卡尔·费舍尔出版社出版,成为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本科各专业音乐理论课程的指定教材。2019年,马扬芝着手翻译并引进这本书,以丰富我国高等院校复调课程教学内容。该书充分强调风格模仿的重要性,对当代音乐创作具有重要且实用的意义。马扬芝认为,风格模仿可以帮助建立符合历史发展脉络的教学逻辑,也是锻炼思维、提升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与手段。目前国内的对位教学很需要有基于“风格”的参考教材。“很多在历史中有巨大贡献和影响力的著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仅留下外壳与名声,至于它到底说了什么,好像没有人在意。历史的厚重如果在道听途说中被稀释,那真是太可惜了。”马扬芝希望自己尽可能地接近这些经典著作,并将其翻译出版,让国内读者可以有相对直接的参考资料,弥补长久以来相关领域的空白。“我们对历史掌握的越多,越能发现某个时期内走在最前沿的人。然后可以对照自己——生活在当代的我们还能从哪些地方突破?沿着这条路思考和积累,学无止境。”接下来,马扬芝将翻译目标锁定在拉莫的《和声学》与扎利诺的《和声学原理》这两部在技术理论史中绕不开的著作,进一步扩充译丛内容。- THE END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不错过每条推送↑ 欢迎关注音乐周报抖音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