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正加速出清和整合。
11月17日晚间,证监会公告,决定注销深圳盈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深圳盈信”)和深圳宜投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宜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
从实际情况来看,基金公司的“分手信”往往来得更早。过去两年间,不少基金公司已宣布终止与上述两家机构的业务合作。除此之外,近期还有数家基金公司宣布与其他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终止业务合作。
据记者了解,基金公司之所以有类似举动,基金代销体量小、合规风险频发等等是主要原因,部分代销机构还曾被协会乃至证监会处罚。一些保有体量较小的公司哪怕频频“打折”也很难有起色,而此前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对第三方销售机构也有保有量要求。在此背景下,出于保护持有人利益、规范销售行为、缩减运营成本等因素的考量,基金公司取消了与部分有体量较小或运营存在合规风险的销售机构的合作。
两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被注销
11月1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两则注销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公告。根据公告,证监会决定注销深圳盈信和深圳宜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
这已不是证监会今年首次决定注销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此前的4月18日,证监会还注销了深圳前海凯恩斯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公募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
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基金公司的“分手信”往往来得更早。
2022年5月,东方基金、中邮基金、前海联合基金等基金公司便纷纷公告,终止与深圳前海凯恩斯基金销售有限公司销售合作关系;2021年1月,新沃基金、英大基金、天弘基金发布公告,终止深圳盈信等公司办理旗下基金销售业务;2020年12月,南方基金、浦银安盛、浙商基金等公司也公告,终止深圳宜投等公司办理旗下基金销售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在被监管注销业务许可证之前,上述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就已暴露出不少合规问题。如深圳盈信早在2020年7月已被苏州市相城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公司,法定代表人苗宏升也被发布限制消费令。除此之外,这家公司还曾因证券投资基金交易纠纷、合同纠纷、委托理财合同纠纷等多个缘由被起诉。
深圳宜投也进入了失信名单。该公司在2021年多次被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列为失信公司,部分股权处于出质状态,涉及的法律诉讼多达15起。被多家公司终止业务合作的深圳前海凯恩斯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同样面临类似遭遇。
第三方基金销售行业加速出清与整合
据记者了解,基金公司之所以有类似举动,基金代销体量小、合规风险频发等等是主要原因,部分代销机构还曾被协会乃至证监会处罚。
华南一家中型基金公司市场人士透露,近年来第三方基金销售行业发展稂莠不齐,有些公司还有违规现象,一些保有体量较小的公司哪怕频频“打折”也很难有起色。出于保护持有人利益、规范销售行为、缩减运营成本的考量,近期公司取消了与部分有体量较小或运营存在合规风险的销售机构的合作。
仅仅在11月,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与代销规模较小的基金销售机构停止合作。
如平安基金在11月17日宣布,终止与凤凰金信的相关销售业务的合作,同时不再受理通过凤凰金信办理本公司旗下基金的相关销售业务。公司在凤凰金信已无保有份额,投资者将无法通过凤凰金信办理本公司基金的开户、认购、申购、定投、转换等业务。
11月11日,财通基金宣布,财厚基金将终止代理销售该公司旗下所有公募基金;11月3日起,北京广源达信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不再代理销售长盛基金旗下所有公募基金。
10月份,财通基金宣布,有鱼基金、途牛基金将终止代理销售公司旗下所有公募基金;德邦基金宣布,终止尚智逢源办理公司旗下基金所有业务;中邮基金亦宣布,凤凰金信终止代销公司旗下所有基金。
这些机构中,个别机构已出现因保有量太低而使得业务资质或难以保留的问题。根据基金销售办法规定,监管部门要求基金销售机构的近一个会计年度销售日均保有量不低于5亿元等作为业务续期条件,每3年一续;业务许可证有效期届满的基金销售机构,将不得继续从事基金销售业务;如不符合续期条件,监管机构可作出不予延续其业务许可证有效期的决定。
“性价比是我们考量与这些机构合作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家头部公募人士表示,目前,第三方基金销售行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头部效应,公司希望集中精力与公募基金保有体量较高、业务稳健且契合度较高的机构合作,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运营压力。
最新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百强榜单亦有如此体现。百强榜单中,绝大部分机构来自银行和券商,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占比相对较小,多数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游离于百名以外,沦落为在市场的起落里苦苦挣扎的边缘角色。
(文章来源:财联社)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