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女高音博洛尼亚音乐学院(田博音乐人)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Bologna Children’s Book Fair)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童书展之一。除了展会本身以外,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还设立了多项奖励,以促进世界范围内童书产业的发展,其中最为重要、影响最大的是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Bologna Ragazzi Award)。每年上半年,来自世界各国出版社的童书作品都会围绕其下设的虚构类作品奖(Fiction)、非虚构类作品奖(Non Fiction)、漫画类作品奖(Comics)与新人奖(Opera Prima)四个常设奖项,以及用以表彰具有高度创新性的优秀童书作品的新视野奖(New Horizons)、一个当年的特设奖项进行角逐。这些参选作品会被交给一个由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组成的国际评委会进行评定,之后评委会将决定每个奖项的最终归属。除新视野奖以外,国际评委会不仅会评出每个奖项的大奖,还会选择部分优秀作品授予特别提名奖。

截至2022年,我国童书作品在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上获奖次数仍相对较少。在近十年内,虽然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童书多次获奖,但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童书中,只有2021年中国作家曹文轩与韩国画家苏西·李联合创作的《雨露麻》获得了虚构类作品最佳提名奖;另外,中国艺术家郝铄在同年以Guide de survie dans la jungle(《雨林生存指南手册》)获得了新人奖特别提名奖,但由于该书出版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因此,只能算作法国的获奖作品。

2022年,共有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2215部童书作品参与了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角逐,参与评奖的作品数量比2021年增加了630部之多,与2020年相比也增加了365部。尽管如此,这样一届规模扩大了接近30%的国际童书奖,在国内却没能获得广泛关注。虽然出版信息网和搜狐网都介绍了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获奖作品,但只介绍了书名和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等信息。这种情况显然与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在国际童书领域所拥有的重要地位不相匹配。因此,在2023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奖即将开奖之际,笔者希望通过对2022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奖的获奖作品进行回顾的方式,帮助国内童书界相关人士更加深入地认识这一国际大奖,为制定童书引进计划和推动中国童书“走出去”、在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奖上争取更好的成绩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如果想要更加详细地了解2022年的获奖作品,需要查看官方网站上给出的获奖作品介绍,因为对于每部获奖作品,评委会都会为其撰写评语;此外,也可以通过查看保存于博洛尼亚萨拉博萨少儿图书馆(Biblioteca Salaborsa Ragazzi di Bologna)网站上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本文将主要通过分析评委会的评语,结合Terrusi的文章,向国内读者简单介绍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各个奖项获奖作品的独到之处,并尝试从中一窥其国际评委会的评审标准与倾向。

● 虚构类作品奖

根据规则,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虚构类作品奖主要颁给幻想类、故事类与童话类插图书作品,而且作品中插图需要占主导地位。获得2022年虚构类作品奖大奖的是加拿大出版的童书À qui appartiennent les nuages?(《云朵属于谁?》)。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

《云朵属于谁?》,Mario Brassard 著,Gérard Dubois绘,加拿大,2021年出版

“标题《云朵属于谁?》以一种轻盈、充满动感的方式划破封面深灰的底色,闯入读者的眼帘。甫一翻开此书,读者便会感到一阵迷茫,而这种迷茫感正是作者想要借助故事在读者心中唤起的情感。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位经历了战乱的小姑娘,讲述的是在她脑海中关于战争的种种回忆。书中的一幅幅画面,以及存在于小女孩梦中的一张张家庭照片,推动着读者的情感超越现实与想象、集体故事与普遍记忆之间那脆弱的边界,为读者带来一种专属于个人的、独一无二的体验。本书的插画非常精致,不仅与作品内容紧密贴合,而且风格也非常现代,为作品营造出一种弥漫着浓厚诗意与怀念之情的氛围。”

从评语中可知,这是一部通过小女孩的视角回顾战争经历的作品。Terrusi在她的文章中详细地说明了标题中的“云朵”并非普通的白云,而是爆炸与战火产生的黑云,并且提到作品中使用了照片作为展现小女孩回忆的手段,插画中也直接描绘了战争的悲惨场面。虽然评委会也提到这部作品巧妙的封面设计与精致的插画风格,但联系到2022年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该作品能够获得虚构类作品奖大奖,很可能是因为其作品内容直接刻画了战争的残酷,及其对儿童情感上的摧残。

《森林里有什么?》Yael Franke著/绘,Claraboya Ediciones,智利,2021年出版

获得本奖项提名奖的作品分别是智利出版的、面向低龄儿童的童书¿Qué tiene un bosque?(《森林里有什么?》),韩国画家苏西·李的无字书新作Summer(《夏》)以及法国出版的童书Fechamos(《闭馆》)。

《夏天》苏西·李(Suzy Lee)著/绘,BIR Publishing Co., Ltd.,韩国,2021年出版

《被遗弃的博物馆》,Gilles Baum著,Régis Lejonc绘,Les ditions des léphants,法国,2020年出版

其中,第一部作品描绘了一个充满了奇怪生物、由五颜六色的色块以及细细的黑线构成的森林,评委会在评语中主要提及的也是插画中出现的各种形象;关于第二部作品,评委会主要提及的是这部作品中画家使用的各种不同的作画技法、描绘的儿童嬉闹的场景、她在作品中倾注的强烈情感与这部作品的创意来源、维瓦尔第(Vivaldi)的《夏》之间的完美融合,尤其提到了读者可以扫描书中附带的二维码,在享受阅读快乐的同时欣赏这个著名乐章;由于第三部作品旨在探讨博物馆在政治与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呼吁人们意识到保护文化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评委会只是简单提及了其中的色彩运用和插画风格,尤其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讲述的故事:因为博物馆缺乏资金闭馆之后,一个博物馆管理员将展品托付给懂得其价值的人,这些人将在街上一起举办露天展览。

● 非虚构类作品奖

根据规则,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非虚构类作品奖,主要颁给科学、历史、音乐、时事、艺术等领域知识普及类书籍及传记类作品。获得2022年非虚构类作品奖大奖的同样是加拿大出版的童书Monstres Sacrés - Voyage au cœur des volcans(《神圣的怪物——火山深处之旅》)。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

《神圣的怪物——火山深处之旅》

“完美无瑕的绘画风格,简约但精心润色过的色彩与插画,这些元素将陪伴着读者读完这本书的每一页内容。这本书以一种非常清楚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了许多与火山相关的知识,以及与火山有关的种种神话传说。这本书不仅介绍了科学知识,还包含了很多与火山有关的神话与趣闻,因此,与其他介绍火山的科普书籍相比,这本书的内容更为细致、丰富。这本书打破了科普书籍的惯用套路,为不同的世界观留出了同等大小的空间,并且将这些不同的世界观完美融合了起来。”

从评委会的评语可以看出,这部童书拥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绘画风格简约但精美异常,以至于评委会直接使用了“impeccabile”(完美无瑕的)一词,这是2022年获奖作品评语中评委唯一一次使用这一词语;其次,这本书将科学知识与神话故事、趣闻相结合,内容非常丰富;再次,这本书有着强烈的创新性,并且表现出了开放、包容的特性。正是由于这些特点,使得这部作品超越了其他童书,获得了这一奖项的大奖。

《这是干什么用的?》

获得本奖项提名奖的作品分别是葡萄牙出版的童书Para que serve?(《这是干什么用的?》)、法国出版的童书Des trucs comme ci, des trucs comme ça(《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以及韩国出版的自传类童书Father’s big hands(《爸爸的大手》)。

《这样的东西,那样的东西》

《爸爸的大手》

在点评第一部作品时,评委会一方面提到了这部作品在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标题中出现的问题,结构前后呼应,更是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采用了一种科普书籍中较为少见的具体而热情洋溢的插画风格;而由于第二部作品是鼓励小读者探索、发现不同区域、不同图画之间关联的思维启发性童书,评委会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巧妙的结构风格;第三部作品中作者通过一种饱含诗意的方式讲述了人从出生,到长大后照顾自己的子女,再到年老之后受子女照顾的生命循环,而评委会则着重介绍了这部作品的包装设计,因为在作品的前后封面上,分别画着主人公照顾刚出生的孩子与照顾年老的父亲的画面,而作品内部还散布着一些记号,将这部作品中提到的人的角色转换与生命循环展现出来。

● 新人奖

根据评奖规则,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新人奖主要颁给该年度新出道作者的处女作。获得2022年新人奖大奖的是法国出版的童书Les Reflets d’Hariett(《哈莉特的倒影》)。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

《哈莉特的倒影》,Marion Kadi著/绘,L'Agrume,法国,2021年出版

“我们非常喜欢这本画册,因为这本画册拥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也非常热情、生动,而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些元素讲述了主人公哈莉特及她的‘狮子’灵魂。这本画册的插画风格充满动感,而且非常大胆,使得读者在阅读画册时,会觉得其中的角色摆脱了书本的禁锢,来到了读者身边一般。这本精美的画册可以看作是一个关于个人成长的“映像”,并且纸张的选择与尺寸的安排也恰到好处。在这本画册中,作者Maria Kadi能够充分调动读者的情绪、紧紧地抓住读者,使得这本画册成为画册历史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从评语可知,这是一部反映儿童成长的作品。另外,根据Terrusi的文章,在这部作品第二页的内容里,有一只狮子死去了。在它死去之后,主人公哈莉特的狮子倒影决定接纳她,并展现她的“狮子灵魂”,而这个野性的灵魂鼓舞了少女,将她从恐惧与封闭中解放出来。Terrusi同时认为,以一种流动、动态的形式展现的狮子倒影,是一种对个人成长的模仿;她甚至认为,作者在这部作品中还通过生态女性主义的方式反思了政治问题。

虽然无论是Terrusi的介绍还是评委会给出的评语中都没有明确说明这个“狮子倒影”与“狮子灵魂”到底是什么,但是从已知的信息中可以推定,这个故事可能还是比较有新意和深意的。评委会并没有对内容进行过多说明,而是着力于介绍插画角色的生动、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与鲜艳而热情的色彩运用,同时还提到了作品纸张、尺寸的安排。评委会选择对一本叙事插画童书的故事情节一笔带过,而着重介绍其绘画风格,其原因有可能是因为评委会觉得,相比较而言其内容逊色于形式,但也不排除评委会在评审时主要看重视觉表现形式而不太重视内容的可能性。

《它曾是如此,将来会更多》

《体液档案馆》

获得本奖项提名奖的是瑞典出版的童书Det var en gång och blir så mycket mer(《它曾是如此,将来会更多》)和西班牙出版的童书Fluidoteca(《体液档案馆》)。与获得大奖的《哈莉特的倒影》不同,这两部作品都是更加偏向于科普性的作品。第一部作品是一个从地球初诞生之时到未来的时光穿越之旅,评委会着重提及了这本书的创新性:它将大小不同的纸张排成了一个阶梯渐变的形式,因此,随着内容涉及时间段的变化,纸张页面的大小也随之变化,使这种时光穿越变得触手可及;第二部作品是一部将图画设计、讽刺幽默与科学的精确性结合在一起的科普书籍,采用了一种兼顾科学般的严格与阅读愉悦感的方式,介绍了人体体液相关的知识。

● 漫画类作品奖

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漫画类作品奖细分为中低年龄段儿童组(Early Reader,面向6—9岁的儿童读者)、中高年龄段儿童组(Middle Reader,面向9—12岁的儿童读者)以及青少年组(Young Adult,面向13岁以上的青少年读者)三组。

《欢迎来到比比维尔》,ponine Cottey著/绘,ditions 2024,法国,2021年出版

获得中低年龄段儿童组大奖的作品是法国出版的漫画Bienvenue à Bibiville(《欢迎来到比比维尔》)。评委会认为“这位作者的出道作品就已经是一部非常精美的作品了,它将漫画与插画书这两种不同的形式完美融为一体”。此外评委不仅赞扬了作品精妙的页面布局设计,还着重介绍了其剧情。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被主人抛弃的猫猫狗狗们,它们原本和谐地生活在比比维尔,在比比维尔被拆毁之后,它们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且重建的家园更加宜居、更加环保。

《谁在棕色奶酪上面坐过了?》,Erlend Loe著,Kim Hiorthy绘,Cappelen Damm,挪威,2021年出版

获得本组提名奖的作品是挪威出版的漫画Hvem rumpet brunosten?(《谁在棕色奶酪上面坐过了?》)。关于这部作品,评委会只是简单地提到,这部作品以一种介于赞美与讽刺之间的风格、精美而怪异的形象与令读者感到惊艳的文风,讨论了挪威人对于棕色奶酪(brunost)的崇拜。

《自然剧场》,Michelangelo Setola 著/绘,Canicola Associazione Culturale,意大利,2021年出版

获得中高年龄段儿童组大奖的作品是意大利出版的漫画Teatro di natura(《自然剧场》),这是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上唯一一部获奖的意大利童书。这部作品主要是为了纪念著名自然科学学者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Ulisse Aldrovandi)诞辰500周年而创作的。作者在创作时将阿尔德罗万迪制作的那些以现实或幻想生物、古代遗迹与化石为主题的版画插入了作品之中,并通过想象的情节扩展了事实,讲述了乌利塞·阿尔德罗万迪儿童时代的故事,以鼓励儿童去亲近自然。

《无处容身的女孩》,Magali Le Huche 著/绘,Dargaud,法国,2021年出版

获得本组提名奖的是法国出版的漫画Nowhere girl(《无处容身的女孩》)。评委会在点评这部作品时,着重介绍的是这部作品的剧情。这部作品的主人公是一个因为害怕失败而常年生活在压力与焦虑当中的小女孩,她为了寻找到真正的自己,将自己沉浸在披头士(Beattles)的音乐当中,并描绘音乐对她的情感产生的影响。评委会认为,作者通过这样的情节,以及一些非常贴切的视觉隐喻,描绘了青少年生活中一个往往不为人所知的方面。

《波莉》,Isabelle Pralong著,Fabrice Melquiot绘,ditions La Joie de lire,法国,2021年出版

获得青少年组大奖的作品是瑞典出版的漫画Polly(《波利》)。这部作品的主角波利是一个既非男性也非女性的双性人小孩,作品讲述其挣脱束缚,争取到了自己性别身份的掌控权、自由地在男性身份与女性身份之间摇摆的故事。评委会专门提到,很少有作品涉及这个主题。此外,评委会还提到,这部作品使用了远近结合的描绘视角,以及现实对话与诗句混杂使用的文风,这样的风格与主角的故事紧密贴合。获得提名奖的作品是法国出版的漫画Le grand vide(《巨大的空白》)。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这部作品通过各类风格的混杂形式与隐喻的方式,探讨生活在当下这个电子时代当中的人们所面临的复杂生活与种种压力。

《巨大的空白》,Léa Murawiec著/绘,ditions 2024,法国,2021年出版

● 特设奖项:诗歌类作品奖(Poesia)

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每年都会为某类不属于固定分奖项的作品单独设立特设奖项,而且特设奖项的出版时间要求相对比较宽松。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特设奖项与2021年相同,为诗歌类作品奖。获得2022年诗歌类作品奖大奖的是法国出版的诗集Immenses sont leurs ailes(《它们有着大大的翅膀》)。评委会在评语中提到:

《它们有着大大的翅膀》,Maurielle Szac著,Nathalie Novi绘,ditions Bruno Doucey,法国,2021年出版

“评委会成员一致同意将今年的诗歌奖颁给这部简装诗集,因为在这部诗集中,诗人Murielle Szac和插画师Nathalie Novi分别通过各自创作的诗歌与插画生动地展现了叙利亚儿童的命运。这部诗集中的诗歌长短不一,既可以把所有诗歌连起来,把整部诗集当成一部短篇小说来阅读;也可以把整部诗集看成一条珍珠项链,把其中的每一首诗看作项链上的一颗颗珍珠,按照读者自己的喜好进行有选择性地阅读,以体会每首诗所表达出的不同情感。Novi花了很长时间来描绘叙利亚的孩子,她为这部诗集创作了一系列非常感人的儿童肖像画,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她对于叙利亚儿童的了解以及她对他们抱持的深厚感情。Szac则从这些肖像画出发,将我们带入Hala与Haissam的日常生活之中,让我们看到突如其来的战争、暴力与匮乏是如何颠覆两个孩子的生活的。正是由于二位的努力,我们才得以对孩子们的力量与生存下去的愿望有了一个非常明确而深刻的印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插画当中的那条红线,它就像一个标记一样横穿过这些孩子们的肖像,就好像要把他们抹杀掉一样。在这些肖像画中,孩子们时而流露出悲伤的表情、时而表现出对现实的控诉、时而展现出天真的微笑,虽然每幅肖像的眼神都各不相同,但是画中的孩子都紧紧地盯着读者的眼睛。随着两个孩子的故事越来越痛苦,飞鸟越来越成为诗歌的中心意象:要是孩子们能够化作飞鸟,展翅翱翔,借此摆脱他们的悲惨命运,那该有多好⋯⋯在这个残酷的世界中,Szac和Novi通过这部诗集为孩子们发声,讲述他们的故事,赋予他们作为人的尊严。这部诗集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告诉了我们,诗歌可以触及人的内心深处,将那些通过其他形式无法表达出来的深刻情感展现出来。”

这部作品的评语是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所有获奖作品的评语中最长的一个,而且也是唯一一个使用了“评委会成员一致同意”这一说法的评语,可见评委会对这部作品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在这样一个以冲突为主题的年份,这部作品和前面提到的《云朵属于谁?》一样,能够摘得各自奖项的大奖,很可能与其中的政治因素及战争主题密切相关。但是,评委会也确实着重提出了这部诗集当中的三个非常突出的要素,即儿童肖像插画中紧紧地盯着读者的眼睛,穿过这些肖像、似乎像是要把孩子们否定、抹杀的红线,以及越来越靠近作品中心的飞鸟意象。这三个要素无疑加强了儿童悲惨命运在读者心中产生的触动,使读者更容易因诗句与插画的结合而产生悲悯之情。

《云朵属于谁?》,Mar Benegas著,Rachel Caiano绘,AKIARA books,西班牙,2020年出版

获得本奖项提名奖的分别为西班牙出版的诗文交杂式故事Corazón de pájaro(《飞鸟之心》)、冰岛出版的长篇隐喻教喻诗Sagan um Skarphéðin Dungal sem setti fram nýjar kenningar um eðli alheimsins(《提出关于自然与宇宙的新理论的苍蝇邓加尔的故事》)、奥地利出版的诗集Vom Flaniern und Weltspaziern(《关于散步与行走世界》)与法国出版的丛书Les Poèmes(《诗歌》)。

其中,第一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踏上追寻诗歌的发现之旅的故事,作者在其中插入了很多短诗,并为青少年读者提供了很多方法,帮助他们通过写诗的形式进行交流,亲自体会文学写作的过程,以此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歌之路。同时,评委会还提到了这部作品精美的插画,以红灰两色为主、为作品赋予了梦幻般氛围的色调及其精美的包装设计。

《提出关于自然与宇宙的新理论的苍蝇邓加尔的故事》,Hjrleifur Hjartarson著,Rán Flygenring绘,冰岛,2018

第二部作品虽然采用了长篇教喻诗的形式,但是作者在其中通过幽默的诗句描绘了一个建立在马粪上的苍蝇之城,文字和插画都非常有趣,而且评委会着重介绍了其由荧光橙、黑色和灰色组合成的封面具有非常强大的视觉吸引力。

《关于散步与行走世界》,Elisabeth Steinkellner著,Michael Roher绘,Tyrolia-Verlag,奥地利,2018年

第三部作品是以达达主义诗人、阿波利奈尔(Apollinaire)图像诗等现代派诗人作品为蓝本创作出来的诗歌集,戏谑的诗句中充满文字游戏,展现出了作者自由而富有想象力的创作方式,而其中搭配的彩色插画使诗句变得更为生动。最后一部丛书是法国Le port a jauni出版社出版的法语—阿拉伯语双语诗歌丛书,其中既有描绘周围世界的写实诗作,也包括一些描绘更为复杂、隐晦的内心思想感情的诗作。因此,评委会在评语中着重提到的是这部丛书背后所体现出的出版社付出的努力。同时,评委会还提到,另一个使这部丛书获奖的原因是其中包含的高质量插画和具有创造性的色彩运用。另外,这套丛书附带的录音也使读者不仅可以把它读完,还可以把它听完。

● 新视野奖

根据规则,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评委会会选择一部优秀的作品,为其颁发新视野奖。而这一表述在官方网站的整体介绍中被改为“一部特别具有创新性的作品”。这样的改动似乎说明,在评定过程中,“创新性”是一部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获得2022年新视野奖的作品是拉脱维亚出版的作品Laimes bērni(《幸福的孩子们》)。评语中提到:

《幸福的孩子们》

“光是布满了金色丝线的封面就足以吸引读者翻开书,跟着作者一起沉浸在以委内瑞拉雨林为背景的冒险故事之中。这部作品采用了‘旅行日记式’的写法,通过穿插在其中的一段段笔记、一张张描绘当地植物的草图及各种注解,作者不断暗示读者,他们正在读的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这本书从属于一个非常出色的出版计划,这个出版计划旨在重新唤醒读者对于杰出角色的故事的喜爱之情。”

从评委会的评语来看,这本书有着三个非常出色的特点:首先,布满金色丝线的封面会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其次,这部拉脱维亚作品采用了“旅行日记”(carnet de voyage)的体裁,描述了一个发生在距离欧洲千万里之外的委内瑞拉雨林中的冒险故事,并且在其中穿插了各种笔记、草图与注解,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再次,这部作品属于一个力求重新唤起读者对拥有大量杰出人物的出版计划。如果说新视野奖获奖与否的关键在于“创新性”带来的“优秀”的话,那么可以推定,评委会认为这本书在封面设计、故事内容与结构、出版计划三个方面都有着强烈的创新性,因此配得上2022年的新视野奖。

● 结语

根据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官方网站上的介绍,评委会的主要评判标准为图画—出版质量、创新性以及作者与少儿读者对话的能力。而围绕这三条标准,评委会在2022年最佳童书奖评审过程中具体有着哪些倾向,则可以从其为每部获奖作品作出的评语中进行推测。通过对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获奖作品评语进行粗浅整理,笔者认为,这一年度的主评委会评审过程中应该存在着以下整体性倾向。

一是高度强调作品的插画质量、封面设计等视觉表现因素。评委会几乎在2022年获奖的每部作品的评语中,都赞扬了该作品的插画风格与特色,由此可以看到评委会对于插画质量的高度重视。甚至,在点评部分获得大奖的叙事作品时,往往在故事情节方面一笔带过,而尤其注重赞扬其外在表现。例如,在点评《云朵属于谁?》时,评委会仅仅简略地提到了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对于战乱的回忆,而着重介绍了作品的封面设计、高质量的插画及其与作品内容的高度贴合;在点评《哈莉特的倒影》时,评委会在一开始便明确提出,他们之所以喜欢这部作品,是因为作品通过色彩运用构成的视觉冲击力,而没有详细提及故事情节;包括在点评科普类作品《神圣的怪物——火山深处之旅》时,评委会也是在评语的开篇部分就提出,这部作品的插画风格完美无瑕。评委会的这种安排并非出于避免泄露剧情的心理,因为在部分作品的评语中,如《闭馆》和《欢迎来到比比维尔》,评委会就将作品讲述的故事基本完整地概述了出来。但是从整体上看,评委会在评语内容方面所使用的篇幅要远少于评价绘画质量的篇幅。此外,在点评《云朵属于谁?》《提出关于自然与宇宙的新理论的苍蝇邓加尔的故事》《幸福的孩子们》等封面设计比较具有独到之处的作品时,评委会还会专门分出相当的篇幅来赞扬作品的封面设计。因此笔者认为,2022年评委会对作品视觉表现因素的重视程度远高于对作品内容的关注。

二是创新性是评委会评审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种创新性既可以体现在技术层面,例如《夏》中扫描二维码收听维瓦尔第的乐章与丛书《诗歌》搭配的录音,都为读者提供了视听两个层面上享受作品的可能;也可以是出版设计层面的创新,例如《它曾是如此,将来会更多》中阶梯渐变式的页面设计,以及《爸爸的大手》创意性的前后呼应式封面设计;还可以体现在作品风格、主题、体裁等方面,例如《波利》中远近视角交织的画风、对话体与诗体文本混杂的文风,以及《这是干什么用的?》中采用的、较少出现在科普书籍中的插画风格,就突显出了风格方面的创新;而《波利》《无处容身的女孩》《体液档案馆》等作品都从主题上进行了创新;在体裁方面,《提出关于自然与宇宙的新理论的苍蝇邓加尔的故事》的教谕诗与《幸福的孩子们》的“旅行日记”都并非童书的常见体裁,因此评委会对这两部作品的体裁都进行了专门介绍,而在点评《神圣的怪物——火山深处之旅》时,评委会也提到它打破了科普书籍的惯用套路。由此看出,创新性是2022年奖项评审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三是重视作品产生的情感共鸣,而不太重视作品的教育意义。除了获奖的科普类书籍外,事实上,在2022年的获奖作品中,有不少都探讨了非常严肃的话题。但是只有在《闭馆》与《自然剧场》两部作品的评语中,评委会提及了作品的教育意义,而其他的作品只是探讨或涉及了严肃主题,评委会并未提到其是否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在更多的作品评语中,如在点评《云朵属于谁?》《夏》《它们有着大大的翅膀》等作品时,评委会着重提到了作品中蕴含的强烈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可以在读者心中产生的共鸣。因此,笔者认为,2022年的评委会倾向于认为,对于童书作品来说,满足情感需求比通过童书对儿童进行道德教化更为重要。

确实,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主评委会成员每年都会发生变化,而且人数常年保持在四至五人左右,评委数量较少,因此既无法断言评委会的评审倾向是否代表西方乃至世界童书市场整体的倾向,亦无法断言某一年评委会的评审倾向相对于整个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历史来说是否具有代表性。但是,由于组成评委会的评委全部都是来自童书相关行业的专家,他们对于西方及世界童书行业的现状和需求想必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并且考虑到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在国际范围内都拥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评委身上肩负着相当重大的责任。因此,这些评委作出的判断不一定完全不值得采信;而考虑到近年来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的评审与颁奖都是在年初举行,其评奖结果很可能会对之后一整年的童书出版及童书读者的选择产生相当程度的引导作用。

综上,笔者认为,可以从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评委会对获奖作品作出的评语中一窥近年来西方、乃至整个世界童书市场的整体偏好倾向。因此,通过对2022年获奖作品进行整体回顾,不仅可以帮助国内童书界更好地了解2022年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西方及世界童书市场的认识,帮助中国童书进一步“走出去”、迈向国际市场、在未来的博洛尼亚最佳童书奖上争取更好的成绩。

作者:田众非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