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晚,《法兰西的魔力——江晨钢琴独奏音乐会》在上音歌剧院上演。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江晨曾在法国留学九年,她用一场独奏会浓缩法国键盘史。这套曲目即使对专业人士来说,都显得颇为“生僻”,但可听性极强。为了让普通观众更好地欣赏这些作品,她还写下4000多字的曲目介绍,从历史、文学与绘画的多重角度解读音乐。
上半场,江晨选择了弗朗索瓦·库普兰的四首小品、加布里埃尔·福雷的《升F大调叙事曲》作品19 和塞扎尔·弗朗克的《前奏曲、圣咏与赋格》。下半场,她演绎了克劳德·德彪西的《意象集》(第二卷)以及亨利·杜蒂耶的《钢琴奏鸣曲》作品1(1948)。这套曲目时间跨度很大,从路易十四时代一直到二战以后,部分曲目在国内鲜少上演。
钢琴家江晨
“提起法国钢琴艺术,大家都只说‘法国式浪漫’或者‘法式珍珠触键’,其实我觉得那还只是比较片面的对法国风格的解释和概念。”江晨说,“在法国求学九年,耳濡目染地接触到独具特色而风格多变的文化艺术,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音乐的概念和对于音乐会声场空间的构建。”
5岁学琴、7岁就拿上海少儿比赛第一、11岁就与指挥家黄贻钧及上海交响乐团合作的江晨,1992年从上音附中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先后获得钢琴、室内乐、艺术歌曲、钢琴伴奏四个硕士学位。1998年,她在日内瓦高等音乐学院获得最高级演奏家文凭。在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任教后,她潜心研究钢琴不同的艺术风格,这次音乐会就是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
钢琴家刘念劬特别来看了“小师妹”的这场音乐会。“她带领我们用现代钢琴‘阅读’了一部高度浓缩的法国键盘史,从18世纪一直到20世纪。其实,法国钢琴音乐不仅华丽,也不乏严肃性与思辨性,就连二度返场的库普兰《神秘的路障》都被演奏得那样沉郁而内省,让我们听见属于远古与未来的双重声音。”
为了让更多观众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江晨特意撰写了4000多字的曲目导赏。德彪西的《月落荒寺》,江晨从诗歌讲起:“标题采用了亚历山大诗行,是一种包含12个音节的格律诗行。这一格律从十二世纪开始历经无数诗人的锤炼,塑造出均衡匀称、庄严肃穆的美感特点。这首描写清冷的月光与夜景的乐曲,大部分以缓慢、平行的和弦构成,时而是空灵的五度加上凌寒的二度,浮现出东方的音韵神采,时而又用平行三和弦,造成变幻的效果。中段出现几句五声音阶调式的三连音旋律,带着些许怀念和忧伤。”
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她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找到属于演奏家的时间?江晨说,她总是尝试着在一段时间内只做一件事,并做到迅速“切换频道”。“当然,重要的音乐会之前几天,我更多时间是集中在自己脑海中的音乐里。这样每次我回到自己弹奏的音乐世界时,是新鲜的、感恩的、带着发现美的能量的,所以我能在不同的角色中找到平衡点。”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李君娜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吴桐
版权声明:本文由艺术留学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